让人看一眼就沦陷的高清手机壁纸

手机壁纸 1080x1717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336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1620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338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336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226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338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342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340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342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343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1857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342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348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340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342 高清下载

相似壁纸:

精彩影评:

《我的阿勒泰》暴涨8.7!全身赤裸,但没有一点色情!国产新片,比我想象中还好!

一部散文,如何能成功改编成电视剧呢?

这部国产剧做到了,8集,4天播完,豆瓣8.7。

而此前不久,它入围了戛纳最佳长剧集竞赛单元,广受国际赞誉。

它太特别了,激烈冲突几乎没有,也不太在乎叙事节奏,8集300多分钟,更像一部超长电影…

但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有人评论:我好像潮湿的腐木,晒到了阳光。

还有人说:看完身上的班味都淡了。

《我的阿勒泰》

李文秀,决定回老家了。

一年前,她为了追求写作梦想,来到了乌鲁木齐。

她想在大城市打工挣钱,然后写作,去北京当一名作家。

可刚迈出第一步,现实就啪啪打脸。

高中没毕业,她只能找到饭店端盘子的工作,而她又笨手笨脚,在打烂了几个杯盘之后,被炒了。

无奈之下,李文秀只好背着行李,踏上回家的路。

她坐了一夜长途大巴,蓬头垢面地转小巴到县城…

再偶遇几个羊群、牛群…

还得跟语言不通的哈萨克人打听路…

没办法,谁让母亲经营的小卖部经常要搬家…

终于,她找到了偏远牧区,茫茫草原之中,一间孤零零的房子。

这里就是阿勒泰,新疆最北端,中国、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四国交界。

牧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可文秀的母亲张凤侠却自得其乐:这里方圆百里就我们一家,谁都来我们这儿买东西,没有我卖不出去的货,不光东西能卖掉,我还有钱没处使。

不仅如此,张凤侠还想把小卖部开到夏牧场去,没地方住就搭帐篷…

李文秀不知道,母亲这个看似不靠谱的决定,却意外地帮她实现了当作家的梦想…

《我的阿勒泰》原著作者李娟,对应的就是剧中的李文秀。

有意思的是,李文秀的名字,致敬了金庸小说《白马啸西风》。

金庸小说女主角李文秀,是误入西北,在哈萨克族群中成长的汉族女孩。

在小说结尾,李文秀回到了江南。

金庸这样写道: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金庸笔下的李文秀,剧中的李文秀,和现实中的李娟,神奇地重合在一起。

李娟籍贯四川,1979年出生在新疆奎屯。

童年和少年时期,都在阿勒泰地区生活,一度跟随家庭辗转在阿尔泰深山中,与游牧的哈萨克牧人为邻。

和剧中的李文秀一样,李娟“打小就不太机灵”。

她曾说,自己5岁才会说话,刚上学的时候,听不懂别人说话,别人也听不懂她说话…

但从认字之后,她发现自己用文字表达比说话顺畅很多,便爱上了写作。

当作家,是她从小的梦想。以至于为了写作,荒废了学业,不听课不写作业,高中没上完就退学了。

作家李娟

但她小学三年级就尝试投稿,不到20岁就在知名刊物上发表了作品。

尽管她后来曾经外出打工,但文学创作始终围绕着新疆游牧生活。

她的文字真挚、质朴,浓浓的生活气息却又充满诗意,豆瓣均分在8.5以上。

有兴趣的读者可移步至今天的次条,乌鸦也为大家准备了李娟作品集。

李娟在散文《我的阿勒泰》自序中这样写道:

我的文字始终纠缠在那样的生活之中。怎么写都意犹未尽,欲罢不能…

文字里的那个“我”还是十八九岁的光景。贫穷、虚荣、敏感又热情。滋味无穷。

我正是这样慢慢地写啊写啊,才成为此刻的自己的。

那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将李娟灵动的散文具象化,变成了美丽、诗意的画卷,每一帧宛如壁纸。

它也精准还原了,书里描绘的牧区别样的生活方式。

比如,你可能无法想象,把小卖部开到草原上,搭帐篷生活,到底怎样一种体验。

真的很难,下雨天,帐篷里就会漏雨。

于是,文秀用绳子把一个个塑料袋挂在顶篷下面,等那个袋子里的水都接满了,溢出来了,又在溢出来的地方再挂一只塑料袋。

如此反复,直到把那些水一级一级,一串一串地引到帐篷外面为止。

而晚上睡觉,就在棉被上面盖一层塑料袋,只要水不落到身上,管它落到哪里,天亮了再说。

比如,哈萨克族有一个古老的礼俗,自家放养的牛、羊、马、驼,都只是作为供自己、朋友和客人享用的食物而存在,不可以作为商品出售。

张凤侠要买一只羊,跟牧民从早上商量到晚上,对方都不肯。

当晚,她在人家家中留宿,结果,对方把他们白天争执不下的大尾巴羊宰了待客…

哈萨克族有句谚语:哈萨克家庭的财产,有一半是留给客人的。

这种古老的传统,表面看是对商品经济的抵抗…

但深究起来,似乎他们的祖先早就觉察到,人的欲望可以无限膨胀,追求欲望的满足没有尽头,却可能把人拽入深渊。

忍抑欲望,也许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

再比如,你以为远离城市的牧场生活是安静的。

但其实,它热闹得很…

乡村的舞会,年轻的男男女女,从傍晚开始,喝酒吃肉,又弹又唱又跳,一直玩到早上…

姑娘们还会到结伴河边洗衣服,欢笑声、搓衣声,夹杂着流水声…

用羊油香皂,洗着洗着,还能洗出羊肉…

它拍出了城市人向往的诗与远方,也没有回避牧区生活中的冲突。

比如,牧民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哈萨克族老人苏力坦,年轻时是个猎人,可随着时代变迁,禁止打猎了,猎枪要上交了。

苏力坦固执地藏起了一把猎枪。

直到有一天,在牧民转场放牧的路上,他用这把猎枪,打死了追咬文秀母女的野狼…

原本冲突是可以避免的,用老人小儿子巴太的话说:走公路,不走仙女湾小道,就不会遇到狼…

但老人反驳:我想怎么走,是我的自由。

你可能觉得,老人太固执了…

但他有我们看不到的失落:大儿子死了,儿媳要改嫁,去县城生活,小儿子不愿意过放牧生活,牧区没有他的亲人了…

他对巴太说:我心里难受啊,我喜欢的生活一样样地消失了,鹰不能养了,猎不能打了,枪也要没收,大家转场也不再走仙女湾小道,都开着车走公路,你也不想放牧。这个世界,一定要这样发展吗,我想不通…

他和我们熟知的空巢老人,没有多少区别。

这个世界,是不是把老人抛下得太快,任由他们重重地摔倒?

我们以为的文明进步,是不是太理所当然了?传统真的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

还有,传统生活中女性的困境。

苏力坦的大儿媳托肯,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

丈夫生前对她很差,但囿于传统,托肯认命,辛辛苦苦张罗一家子的起居饮食。

丈夫死后,她想要带着两个孩子改嫁,但按照传统,只有守寡才能带着孩子,改嫁要把孩子留在前夫家里。

托肯的委屈不被理解,她的付出和需求也不被看到。

她没有钱,心心念念要一块搓衣板,要了一年,丈夫到死都没带回来。

托肯又让小叔子巴太买,巴太忙着谈恋爱也忘了…

托肯哭着向巴太控诉:你们男人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我们女人要做饭洗衣服看孩子,想出去一趟都没有时间…

但即使受了这些委屈,托肯还是那么可爱天真、热情奔放,绽放着生命的活力。

她认真地化妆,她大胆追求新的爱情,全然不顾别人的眼光。

她把文秀当闺蜜,刚学了几句汉语,就直白地说“我爱你”。

说起来,这部剧的女性形象都特别鲜活有趣,她们各不相同,又各有魅力。

让人不禁感叹,得亏是女导演,才能捕捉到她们身上的闪光点。

就连几分钟戏份的蒙古老奶奶,也是满嘴金句:

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

家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孩子们出去走走是好事。

片中还有一段在公共澡堂洗澡、搓背、唱歌的画面…

氤氲的水汽,赤裸的身体,没有色情,没有男凝,古典油画质感,满是女性的光辉!

而这部剧我喜欢的角色,是马伊琍饰演的张凤侠。

今年一部《繁花》,一部《我的阿勒泰》,马伊琍塑造的玲子和张凤侠,都可以算作国产剧女性形象标杆。

张凤侠潇洒豁达,随遇而安,自带幽默感。

她的人生哲学在城市人看来,太不可思议。

她敢给牧民赊账,赊了几千块钱要不回来,好像也不着急;

就算不能完全懂哈萨克语,她也敢跟哈萨克人一起生活,还自创了一堆“新词”。

她好像啥也不在乎,床塌了照样睡。

出门把无线座机电话揣在挎包里,电话响了,旁若无人地接听。

但她也长情,丈夫去世后,她收好丈夫的骨灰盒,惦记着要把他安葬在他最喜欢的地方…

遇到新的爱情,她也敢去尝试,去受伤,即使对方欺骗了她。

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说“别太恋爱脑”…

可是爱情就是会这样盲目,谁没有盲目过呢?错爱又如何,不敢爱,爱无能,才是辜负了人生。

强大的人即使失恋了,也会像张凤侠那样说:男人没了再找一个嘛。

已经很久没有在国产剧里,看到这么有韧性,拿得起、放得下的女主角了。

《我的阿勒泰》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从细节里,从只字片语中,我们可以吸收到很多。

比如,关于有用和无用。

女儿说自己“虽然笨手笨脚,但还是个有用的人”…

张凤侠反驳:你看看这个草原上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呆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是不是?

是啊,我们是不是有意无意地把人工具化,很少看到生命本来的意义?

比如,关于传统和现代。

牧民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张凤侠教导女儿:你可以不赞同他们,但不要居高临下地改变他们。千万别觉得自己特别聪明,是城里来的。

我们习惯了单一标准的评价体系,以为现代的就是进步的,就是好的。

但事实上,谁也没资格对他人的人生指手画脚。

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去过牧民的生活,或许不用去,也知道自己适应不了那样的生活。

但我们可以借由别样的生活,反观当下。

城市的生活便利发达,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感觉不幸福?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物质,需要那么快捷高效吗?

这部剧让我们收起了自以为是,开始自问:我有没有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毕竟,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没有让人舒展个性,充分触摸世界的文明,终究是有缺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