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996”盛行背后:“年轻人”正在赶走“中年人”
眼下的互联网行业,用“996工作制”完成新陈代谢,则属于一种“定向淘汰”的方式——让更有战斗力的“年轻人”赶走不能拼的“中年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商业创见
娱乐圈的影视明星,每隔三五年就会换一拨新面孔。所以,无论多么风光的行业,都必然存在“流动”和“新陈代谢”。只不过,有时候会缓慢进行,有时候剧烈推进。
眼下的互联网行业,用“996工作制”完成新陈代谢,则属于一种“定向淘汰”的方式——让更有战斗力的“年轻人”赶走不能拼的“中年人”。
996,一次互联网的“腾笼换鸟”?
10年前,全球经济危机笼罩下,广东主动了掀起一波“腾笼换鸟”的改革,将一些低质量的制造业产能内迁,引入更高质量的产能,这一过程中也有部分工厂老板选择向东南亚迁徙,包括越南、马来西亚等地。广东腾笼换鸟过程中,很多产业工人遭遇“阵痛”,选择回家就业。
如今,腾笼换鸟之后的广东欣欣向荣。深圳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科技高地,大批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驻扎深圳创业,中国互联网的两极华为、腾讯的总部在深圳,其他佛山、东莞等地制造业也完成升级,高端制造业企业林立,就连阿里巴巴云智能产业也把广东的智能制造作为重要的争夺阵地。
现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要“腾笼换鸟”了——但这次不是要淘汰落后产能,而是要淘汰或开除那些不能再拼命的老员工,把工作机会留给能拼命的新人。
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压力下互联网公司主动掀起新一波改革浪潮,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先后进行组织架构调整,随之众多互联网公司也主动裁员,“996”工作制开始被个别互联网公司强制施行,此后鼓励员工“996”逐渐从个别公司蔓延至整个行业。
2019年初以来,高强度的“996”工作制渐渐引发舆论反弹,脉脉上不乏员工对所在互联网公司匿名的口诛笔伐,马云、刘强东等互联网大佬终于坐不住了,马云劝诫年轻人要有梦想,刘强东说开除不上进的“兄弟”是对所有员工的家庭负责。
中年人危机:要家庭还是要工作?
互联网公司这波“腾笼换鸟”的阵痛,让“中年人”一片哀鸣。
他们有家庭、有孩子、有年迈父母,正是上有老下有小需要承担家庭责任的年纪,但“996”工作制显然剥夺了他们绝大多数的家庭时间。早上9点出门,晚上9点下班,去除两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其他时间也只够洗洗睡了。
要家庭,还是要工作?互联网裁员寒冬+996工作制双管齐下,“中年人”正在面临艰难的命运抉择,这个迟早都要面临的人生岔路口,就这么突兀地横亘在了数百万中年人面前,就像特朗普的边境墙一样把很多命运阻挡在梦想之外。
事实上,即便是马云,也同样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马云曾在2015年的一次在韩国KBS电视节目演讲中说:后悔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家庭,有来生绝不会这样。可见,马云也无法选择过上家庭与工作兼顾的理想化生活。
矛盾的人远不止马云,普通的“中年人”更是进退维。一方面希望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陪家庭,陪孩子健康成长,陪父母天伦之乐,另一方面又希望赚足够的金钱给家人好的生活,这一石二鸟的想法在996工作制下显得荒谬至极。
但不管“中年人”的处境如何,不能拼命的,可能都得走,这一波互联网版的“腾笼换鸟”可以说是相当坚决,大佬们祭出“福报论”、“兄弟论”背后,互联网公司正在以一种粗暴的方式对待分身乏术的“中年人”。
90后接班,已足堪大任
90后的Z时代年轻人,是真正的“互联网一代”,从小接触互联网,打网络游戏长大,很多人刷社交APP走红,这帮真正熟悉互联网的孩子,正在成为互联网的“新贵”。
比如,互联网新锐——字节跳动公司的年轻人比例,超出很多人想象,做抖音、多闪的团队里很多96年、97年的工程师,他们更有闯劲、创造力,同时也更了解年轻人喜欢什么。他们的产品也的确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就连有QQ和微信双保险的巨头腾讯,也视头条、抖音、西瓜视频是威胁。
更大的比较优势在于,“中年人”的文化圈层决定了他们已经属于上一个时代了,不懂二次元,不懂蔡徐坤,不玩短视频,甚至连王者荣耀也不入法眼,中年人已经跟不上互联网快节奏的、跳跃式的热点制造,跟不上各种随心所欲的流行性表达,中年人正在被他们自己一手创建的互联网边缘化,成为他们曾经嘲笑的“五环外”的人。
与他们前辈们对新事物的“慢热”不同,90后更喜欢也更能够快速融入新事物,一款APP往往最先从年轻人群中火起来,等到中年人后知后觉的跟进,却发现大势已去。这让互联网大厂因此错失了很多机会,比如阿里、京东都曾对拼多多表示不屑,但这款APP却在三四五线年轻人中渗透率极高,并不是很多人天真地认为的大妈APP。
就在两年前,媒体还普遍对90后充满偏见,认为他们“任性、没耐心、没责任心”,但现在身边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认同,“没有90后的互联网公司,是没有前途的,不懂90后的公司,是没有未来的”。
70/80创造互联网,90后“统治”互联网
我们这个时代,像是一辆高速行驶的豪华汽车。最多五六年,就得换新的轮胎接着跑,70、80们跑不动了,就得交给85后、90后、00后们接着跑,不能停,更不能汽车在路上爆胎。
不仅轮胎要换,驾驶员也得换。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等大佬们,希望淘汰10%的驾驶员——也就是那些没有活力的中层,让新的90后们接棒来驾驶,这更有利于BATJ这些公司继续高速奔跑。
马云将在今年9月“交权”,让更年轻的70后张勇当驾驶员。张勇之后,阿里其实还有很多更年轻的领导者浮出水面,但相比字节跳动,他们年轻化的步伐还应该提速。
可以说,互联网是70、80后的,也是90后的,但终究是属于90后的。在一个农耕为主的慢社会,我们尚可说“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但在一个互联网快社会,唯有“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
互联网要打造的是一个“流体”的世界,要让各种要素资源打破藩篱,快速地流动起来,包括人才、金钱、信息、商品都要快速流动,以形成一个个具有向心力的“经济旋涡”,这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快速响应、即时迭代和随时切换,互联网世界里不会有按部就班,中年人“稳”字当头的行事风格,朝九晚五的固定作息,根本无法驾驭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商业。
互联网遵循商业向心力竞争,必须“新陈代谢”
互联网公司都是轻资产的,自有要素资源十分有限,更多地要撬动市场中的要素资源,比如阿里、京东、腾讯,它们拼的是商业向心力,要吸引有足够多的商业体跟着他们混,才能赚到钱,否则就会重蹈拉手网、开心网的覆辙。
比拼商业向心力,而非自有资源能力,就注定了互联网公司会有强烈的危机感,时刻警惕市场上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马化腾、李彦宏都说过类似“距离倒闭只有一个月”的话,因为这是事实,不是危言耸听。
以电商为例,市场上的商家资源数量是有限的,要么被阿里吸引,要么被京东吸引,要么被拼多多吸引,如果组织僵化不能变通,市场利益藩篱固化,新的商家就会流向更有竞争力的市场,现在的淘宝和京东都很尴尬,拼多多疯狂的流量红利背后是淘宝和京东商家的大量流失,以及三大互联网巨头的商业向心力重构。
重构商业向心力,需要对自身的内外生态系统进行新陈代谢,而最主要的,是要从内部打破,以此刺激生态系统的“流动性”。因为对于生态系统来讲,“流动”是生命的源泉,水要流动,空气要流动,植被、物种才能新陈代谢;对组织系统而言,“流动”是活力的动因,人才要流动,岗位要轮动,上下游的伙伴也要顺势迭代升级。
眼下的年轻人赶走中年人,本质上是各大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商业向心力重构,让人才这一要素资源充分流动起来,新陈代谢起来,用更具竞争力的年轻人引入新生的年轻化“商业连接”。
没有逃离“北上广”,却要逃离“BAT”
跟不上互联网“996”工作节奏的“中年人”,可能必须要面对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了。
是像腾笼换鸟的产业工人一样,回到更安逸的家乡就业、创业呢,还是在互联网巨头林立的北上广创业闯出一片新天地?
中年人怎么选择,取决于中国下一波的经济红利在哪里。《末端爆发》这本书里讲,新兴互联网将会让中国经济在“末端”爆发,继特大城市走向饱和后,将呈现出“农村大爆发、创业大爆发和城市群崛起”的现象。
全世界范围内,过去的商业机会和商业资源过度向大城市、特大城市聚集,其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大城市、特大城市中商业基础设施最为发达,它们支撑起了规模庞大的商业体在其上生存,其他的农村地区、中小城市的商业基础设施非常不完善,并且长时间得不到发展和有效维护,经济凋敝就在所难免,大量的适龄劳动人口纷纷涌向商业基础设施发达的大城市。
现在,借由互联网商业基础设施2.0的广泛赋能,未来的10-20年时间将会引爆“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将从此步入“区域红利”时代,北上广等特大城市将会让位,雄杭深及川渝城市群将会崛起,农村经济将会复苏,年轻的创业新贵将会打破财富“阶层固化”现状,重塑收入分配格局。
极有可能的情况是,未来在商业基础设施2.0主导的智能化商业时代,北上广这些曾经的火车头可能会因高昂的生活、工作和创业成本而陷入动力不足的尴尬,雄杭深及川渝城市群则可能成为人们的打工和创业天堂,无数的财富新贵将会在雄杭深及川渝城市群中脱颖而出。
除非我们人为地切断网络,或者把“商业基础设施2.0”死死地封印在在五台山下,否则“末端爆发”就将是一股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的商业力量。无可避免的情况是,人们将从高房价、高物业费用、高生活成本和高创业成本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向新兴的“智慧城市群”流动,因为那里既有效率优势,又有成本优势,还有连接优势,“智慧城市群”将是商业机会集聚和扎堆的高地,现在流行的“逃离北上广”将会在不久的将来真实上演。
被BAT抛弃的、淘汰的“中年人”,去往雄安,去往农村,去往新兴智慧城市群,抢占末端爆发的新红利!那里才是可以朝九晚五、家庭与事业兼顾的“创业天堂”。
没人可以透支“身体”一辈子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
去蒙古的草原游玩,会看到景点供游客骑乘游玩的马,都是淘汰了的军马场里的老马,它们已经不能承担战斗任务。人也一样,过了青壮年时期,到了40、50岁之后,体力就会下降,熬夜就会“伤身”,注意力也难集中,像“996”这般加班熬夜,就成了对“身体”的一种透支。
如果必须要在“996”透支身体和寻找新的“经济红利”之间做一个选择,中年人更应该选择后者。其实不仅仅是BAT巨头,所有互联网公司的中年人可能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因为透支自己的身体有违天道。
中年人,不要在该“拼资源”、“拼眼光”的时候,还继续选择“透支身体”。因为你身上扛着的是一个甚至三个家庭,既然时代想要淘汰你,就应该优雅地转身,去顺势而为来一次漂亮的反击,与其“工作996,生病ICU”,不如去寻找末端爆发的新经济红利。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离开了BATJ,还有广阔天地。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