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手机壁纸

陆奇:能走得非常远的创业公司,早期都长得有点怪

6月16日,奇绩创坛创始人兼CEO陆奇做了一场以《正视挑战,把握创业创新机会》为主题的直播。直播最后,陆奇博士回答了10位创业者提出的问题

NetSmell 出品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奇绩创坛(ID:founders-first),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6月16日,奇绩创坛创始人兼CEO陆奇做了一场以《正视挑战,把握创业创新机会》为主题的直播。直播最后,陆奇博士回答了10位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包括:非技术出身该如何创业?如何从巨头不愿意兼顾的低端市场切入?量子计算从业者该如何创业?网传您4点起床的作息时间属实吗?针对疫情的创业项目您是否会投资?以下为直播Q&A内容:

Q1: 哪些技术创业领域的壁垒对非技术出身的创业者来讲更低,更友好?我理解是AI To B创业壁垒会普遍高于之前的技术时代,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陆奇(奇绩创坛创始人兼CEO):首先感谢这位同学的问题,这个问题有几个维度,我尝试着回答一下。首先是对技术壁垒这个环节,哪些创业的行业技术壁垒相对比较高,哪些行业技术壁垒相对比较低,特别是对非技术出身的创业者。

我先讲非技术出身的情况,我个人认为,非技术出身不是一个本质性的问题,我以前在硅谷有跟很多非常出色的人合作,比如领英的CEO Jeff Weiner,他不是技术出身,但是他的学习能力和对未来判断的能力足够强,他可以找到一流的工程师,一流的工程师也愿意跟他紧密合作。所以非技术出身没关系,我建议大家不要把它当成一个核心的壁垒,因为通过努力、交互以及吸引一流技术人员的加入,是可以弥补这一点的。

第二点,从技术门槛来讲,我想分享几个点。首先,在移动和云的生态里面,特别是在C端和B端,大部分的环境下,技术门槛相对来讲是OK,因为我们过去30多年累积了大量的开源软件、云的平台、云的生态以及越来越多的公开的API。所以任何一个创业团队,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不需要写很多代码,你只要把客户需求部分做出来,把产品做出来,这相对来讲可以形成你核心的知识产权和核心的技术。所以在云和移动生态里面,技术壁垒相对来讲比较低。

人工智能时代相对来讲技术壁垒比较高,这是我们整个业界需要一起努力的地方。比方说有很多创业公司做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记录,机器翻译,语音理解等等),它的壁垒其实相当高,你需要一个高端技术团队几十个人开发好几年才行,这对时间和资本的要求特别高。你可以选择用第三方,比如科大讯飞或者大企业的第三方技术,但第三方技术带来的挑战是,一旦你把生意做得好了,你没有任何技术壁垒,你需要依附于一个第三方的提供者。对创业者来讲,AI To B,如这位同学提到的,确实在很多层面门槛相对是比较高的。这里需要整个业界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逐步降低门槛,特别是一些大的研究机构、大企业。我们要更多关注开源的软件,开放的接口,同时我们要鼓励整个生态,让大家形成更多的开放数据集及开放的接口等等,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说完这些之后,我们也看到了,今天AI To B的壁垒相对比较高,但是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不错的创业公司。核心之一是要找到足够强的技术能力,同时在AI To B这个赛道,另外一个核心要素并不是技术壁垒,而是对行业的深度了解。我们看到的AI To B创业这个赛道里面,很多情况下客户的满意度低,因为这个创业团队基本上是技术驱动的,他们拿了一种AI的能力想切入进去,但没有切透一个场景。如果要切得很深很透,还需要非技术背景但对这个行业非常了解的人。我们往往推荐在甲方做过销售或BD的人,最好能够挖他们过来加入到这样的创业团队。这样的组合,通过好的技术能力和对行业的了解,逾越这个壁垒,可以比较有效地在AI To B这样的赛道里面做得更好。

Q2: 对跨领域的知识能融会贯通的能力,是创业的必须要求吗?

陆奇: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跨领域融会贯通确实是一个好的创业团队越来越需要打磨和培养的能力。因为创业的本质是快速地判断需求,快速地组合资源,快速地建立产品,快速地迭代和切入市场,在数字化环境和平台能力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如果你找到一个新的机会,它也往往是跨领域、跨技术层面的支持、跨产品设计,以及跨商业和开发、跨产品交互的机会。所以一个具备融会贯通能力的人,在今天这样的创业环境里面确实是越来越主流的,也是越来越多好的创业团队所需要的。在我们奇绩创业营里面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讨论和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Q3: 虽然用户是永远不满足的,但是很多需求的满足程度是规模的结果,网络效应的结果,比如很多的社交,甚至通信产品。所以对于规模效应已经很强,网络效应已经很强的产品,还会有什么机会?

陆奇:非常好的问题,感谢这位同学提的问题,看来你可能在这个领域做过产品,也有过不少观察。确实很多产品,比如内容推荐,搜索引擎,沟通社交,它能够满足需求的程度跟规模是有关的。

如果上一个产品已经有很大的规模,新的产品切入进来的机会在哪里?这里有几个层面是可以考虑的:首先,如果要切入一个新的社交场景,比较好的是切入一个比较窄的人群,或者比较有限的场景,在这样一个人群和场景里面,另外一个玩家(比方今天的巨头),它的规模效应在你切入的这个场景和人群的组合当中影响就不大,这是一种你切入的机会。

第二个层面,我个人比较关注的社交产品和通讯产品,它们的核心是基于今天主流的载体和主流的内容形式而建立的。具体来说,今天主流是文字和图像,一旦未来的主流载体和形式变了,比如变成视频或者3D内容了,那载体变了之后,你就有两种选择。比方我们一个社群分享三维的内容,你可以在原来的社交产品里面去分享三维的内容,但是通过原来那个社交产品的容器,3D内容可能就显示效果不好,这是第一种选择。那你另一种可能是在3D内容的工具里面去复制社交的网络,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可观的机会。因为载体、工具的创新它永无止境,永远会有新的载体和新的工具出来,对社区、通讯产品感兴趣的创业者,我们认为长期仍然会有值得探索的价值。

Q4: 对于传统行业来说,想要数字化转型,建议从哪里入手会比较好?

陆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但也是非常大和非常宽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做数字化转型,这毫无疑问是个大的趋势,但数字化转型它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你是一个传统企业的CEO,或者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者,如何来做好数字化转型,有多个地方可以作为切入点。比如采用数字化的工具,在生产端、客户的交流端、内部的决策流程过程当中尽可能地采用数字化的工具,做任何决策尽可能用数据,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用比如AB Test(AB测试)这些能力。

但是,数字化创新它的核心是从信息当中获取知识,用知识来重新快速组合资源,快速开发产品,快速切入市场一个好的数字化转型,其本质上是打造数字化的能力,用数字化来做系统的决策,产品的决定,市场切入的决定,战略的决定,这是需要一个多维度的、系统调整的过程,包括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这相当需要时间,也相当难。但是做得好的话,它可以大规模提升一个传统企业的创新能力,最终当然是市场的价值和员工职业生涯的高速进展,所以它的好处也是多方面的,绝对值得去做。

Q5: 想请教陆奇老师,我是量子计算的从业者,目前观察到的软件层面缺乏突破,并且没有硬件落地,硬件层面没有钱和能力去买设备。此外,无论软硬件的技术壁垒都很高,且掌握在资金雄厚的科研机构和大企业里,那你是否可以说短期内并不适合在量子计算行业创业,还是说需要新的思路?

陆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在美国,YC是投了一家量子计算的创业公司,叫Rigetti,在量子计算创业公司里面做得相当好,但是你描述的问题确实是量子计算行业目前的现状。从量子计算它要解决的核心任务来讲,不管你是用超导方法做,还是用其他物理方法机制做,都需要大规模的投入和大规模的顶尖人才,这确实是一个创业公司很难做到的。另外,软件的开发,特别是一些核心的应用,也是需要非常顶尖技术的人才,所以,从创业角度来讲,我确实认为机会比较有限,但是科学永远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未来永远有机会呈现出来。

对这位同学,我建议你可能要关注的是未来量子计算的硬件和软件能够进入到一定开发状态,可以考虑的是未来的量子计算生态需要怎样的软件基础。如果未来的量子计算里面要有一个Linux,要有一个MySQL,还要有一个开发工具,它会长什么样。因为未来量子计算是非常大的,不光是传统计算,我个人可能更喜欢量子化学、量子材料等,它是可以大规模提升能力的。所以,如果你作为一个技术专家,要保持灵敏度,保持关注度,我也非常希望你能够逐步找到好的创业机会,如果你未来申请奇绩创坛,我们也非常有兴趣跟你这样的创业者做更多的交流。

Q6: 在疫情长期化的当下,对智能AI测温、防疫抗疫的新的AI硬件加软件产品,作为投资者您看好吗?

陆奇:好问题,我们会关注,因为今天的疫情情况下有几个核心点,我前面有一个PPT也讲到了。测试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可以通过远程地做体温的测试,而且可以非常高精度、高灵敏度地长期测试的话,其实不用等到核酸测试就可以更早地找到信号。因为一旦你有了病体,病体开始在体内复制的时候,你的抗体自然会参与工作,你的体温自然会有所显示。但目前,我们的技术还没有达到这种水平,比如有一个体温测试,我可以装在墙上,它24小时不断地测我的体温,而且灵敏度也很高,精度也很高。如果有这样的能力的话,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设备可以部署到更多的场所,让我们整个社会有更灵敏的测试和更有效的防控,那自然会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所以总结一下,这样的技术肯定值得我们关注,如果你有这样的技术,也非常欢迎你来申请我们奇绩创坛的创业营,我们非常欢迎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

Q7: 网传您每天晚上十一点休息,早上四点起床跑步,这种网传的高度自律的作息是否为真?怎么样的信仰支持您?如何做到像您这样连续不断地迭代认知和能力?

陆奇:首先感谢这位同学的提问,我觉得我怎么做不重要,核心是每个人找到你自己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每个人体能、体态、身体的状态都不一样,都不是千篇一律的,千万不要学另外一个人,而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的身体状态适合怎样的工作节奏和工作环境。最重要的,我建议,应该要把控好两个点,既能跑得快,又能跑得远。短期冲刺大家都能做,但是创业是一个快的马拉松,它不是100米冲刺。冲刺的能力,比如开夜车连开一个礼拜,这些偶尔做可以,长期绝对不能让身体过分地透支。所以你一定要找到的是一种让你可以持续跑得快的一个速度,然后你稳定在这个速度上,需要加速的时候加班加点都可以,但是一旦过了之后,马上回到你可以保持的速度。至于怎么去管理休息时间,作息,锻炼身体,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可以长期做下来的方法。

有关于提高自己认知和更新迭代的能力,这一点我的建议是,在一个好的创业环境当中,或者在一般的企业工作环境里,你想既要走得远,又要走得快,刚才讲的是体能上的一些方法。另外,我觉得有个地方你也不能透支的,就是看书、学习和交流的时间。我会建议你至少一个礼拜五个小时,一天有一个小时是看书、看杂志和思考。如果你实在忙,有一个礼拜没看书是OK的,但是长期没有看书的话,我认为这是知识上和认知迭代能力上的透支。所以你也应该要保持这样一个节奏,你不断在思考,不断在吸收新的知识,不断在跟一流的人交流,通过这种方法,偶尔可以忙,把这个事情暂时搁一搁,但一旦忙完之后,你要回到这样一个常态。这样的话,你能够有新知识的养分,以及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来帮助你不断地、系统化地提高和迭代你的认知能力。

Q8: B端技术创业的门槛和壁垒有没有可能降低,使得没有技术大牛的创业公司可以从巨头不愿意兼顾的低端市场切入,比如AI能力有没有可能免费?

陆奇:感谢这位同学提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整个业界大家要一起努力关注的,通过生态整体的协作,把B端技术的门槛和壁垒逐步降低,这完全有可能实现。我讲自己的经验,我那时候从IBM的研究所到雅虎去做,当时基本上是开源软件救了我们,我们的操作系统是Linux和FreeBSD,数据库MySQL,这些代码我们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现在的工程师,关键是你要有更多的开放接口、更多开源的数据、预先训练好的模型、更多的软件代码在云端。这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但是把这个门槛降低,对整个中国的产业发展和创新生态的繁荣将有巨大的作用。

关于“从巨头不愿意兼顾的低端市场切入”,我认为这是创业者永远有机会的地方,因为好的企业(比如一个大的巨头),它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一个市场对它来讲只有几亿收入,对它来讲机会成本太大了。比如我们以前在微软,任何一个新的领域,我们考虑是否切入就看有没有20亿美元的毛利。鲍尔默先生会坚持,如果这个切入进去没法带来20亿美元的毛利,那就不做了,因为机会成本太大,因此,囿于巨头的战略定位,创业者永远会有从低端切入的地方。

另外创业者还有大量的机会就是创新的格局和范式的改变。任何一个好的公司,它之所以做得好,都有它非常有效的做事方法,但这个做事方法是为原来那一代的范式来优化的。一旦创新的格局和范式改变,创业者机会会更多,因为创业公司很小,行动很快。任何一个时代,包括人工智能,原来的大公司确实有机会,但创业者的机会永远会有,因为它是结构化造成的。只要创业者关注,不断的努力,都会有越来越多的好的机会。

Q9: 请问陆奇博士,奇绩团队基于哪些维度,哪些层面判断创业者是不是适合,和可投的人或者团队?

陆奇:感谢这位同学提的问题,我们是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人才筛选体系,我们本质上是观察亮点,因为如果你要看哪些是负面的,任何一个创业公司它都有不足的地方。这里最为重要的一点,一个能走得非常远的创业公司,它本质上都长得有点怪。比方说马云在种子期,他来找你融钱,你会不会投?谷歌在种子期找你来投,你会不会投?你可能会说已经有六个搜索引擎了,没有人赚钱,你还要做第七个吗?假如说亚马逊的贝索斯来找你融钱,你会不会投?你可能会说互联网本来就没有商业模式,你还要卖书,本身只有几分的毛利,你还要搭仓库,你会不会投呢?所以,核心不是看有哪些缺点不能投,而是看亮点在哪里,这个亮点是不是可以让这个创业团队走得非常远。

总结一下,我们是有一个相当特殊的体系,本质上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因为我们起步是YC中国,YC大家都知道,在美国是做得非常成功的创业加速器,有15年的累积,我们是把它的这个系统完完全全本地化,在中国充分落地。我们通过本地化的这个体系,来帮助我们筛选到一流的创业团队。

Q10: 请教一下陆奇博士,从B端客户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

陆奇:大企业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相对容易,但中小企业成本还是很高,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目前看到的,中小企业,特别从创业者角度来讲,你要找到他们最痛的痛点是获客和营销,其他可能是财务管理、一些工具和流程上的需求。但是,如果从创业者角度来讲,在B端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如果有好的创业机会是在营销获客端上能够站得住的,我们会非常看好这样的企业。但是可能要提醒一点,中小企业创业,创业者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其实是销售,中小企业渠道、销售非常复杂,也非常难。即使像美国,在历史上,能够让你系统地触达中小企业的,以前是只有两种企业——报纸和电话公司,后来互联网把报纸和电话公司都杀掉了,互联网里面只有谷歌和Facebook可以让你触达中小企业,但这两个渠道都很贵,对创业公司来讲是获客越来越贵的方式。所以这是一方面,要关注小B的需求。

智能化、数字化方面,我个人会推荐你考虑通用的刚需,不然会非常难切入。通用的刚需还是营销和获客,如果有好的产品,完全值得去探索和追求,需要关注的是你们公司自己的产品怎么来触达这些中小企业,你本身的获客将会非常有挑战,但这件事情真的值得去做,因为中国的中小企业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获客和营销能力得到提升,那大家的产能都可以提高。

显示余下内容
相关文章:
  1. 为什么是YC?为什么是陆奇?
  2. 让百度蒸发一千亿的陆奇是何方神圣?
  3. 陆奇下家是谁?不妨看看离开百度后的47个大牛的去向
  4. 陆是谁的路 奇是谁的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