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局,人形机器人风口已至?
几张PPT,相关公司两个月股价涨了20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数一帜 (ID:dushuyizhi007),作者:张云、冯奕莹,编辑:杨秀红,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8月11日晚间,小米发布了自己的人形机器人CyberOne。按照小米对外公布的资料,该机器人只有21个自由度(又称“运动执行单元”),可识别6类45种人类语义情绪,成本在60万元~70万元之间,目前尚无法量产。
在此之前,特斯拉CEO(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也宣布将于8月30日推出一款名为“Optimus”(擎天柱)的人形机器人原型机。这是马斯克继特斯拉(TSLA.US)、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之后,在公开场合为自家产品第三次站台。从前两项产品的市场反馈来看,马斯克的站台都获得预期的回报,特斯拉与SpaceX已经成为马斯克科技创新的代名词。
尽管原型机尚未登场,但只靠几张对外公布的图片,从今年6月擎天柱名称被公布至今,A股市场的机器人指数(Wind,万得)两个月内上涨了32.07%,不少上市公司股价上涨超过200%。
实际上早在马斯克的言论之前,资本就已经在布局机器人行业,但主要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中已经出现了涉及整装、全产业链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埃斯顿(002747.SZ),也有小家电属性的单一服务型机器人公司如科沃斯(603486.SH),但并没有类似擎天柱的人形智能机器人,或具有类似知识产权的上市公司。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国内为数不多能与擎天柱形成竞争的公司是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必选科技”),该公司旗下Walker X是多家券商研究报告中用来与擎天柱做参数对比的国产人形机器人。广发证券披露,该机器人有41个自由度,应用场景为展览。目前这家公司尚未上市。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中国公司目前的问题是很少能掌握核心技术。”一位PE(私募股权)投资人士对《财经》记者称,“该领域有两个技术难点:一个是核心部件的精密程度,另一个是软件系统的集成度。尤其是前者,目前技术处于领先的是日本和欧洲。”
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机器人行业需求侧,客户的需求通过前面2年~3年的磨合和测试逐渐明晰,已经验证的场景在快速上量,同时也在横向拓展机器人的其他应用场景。
“在供给侧,产品逐步成熟,可拓展性、稳定性增强。创业公司所尝试的落地方向出现了从简单场景往复杂场景的演变,如半导体、重工等应用场景可以看到部分创业公司成功的落地案例。”曹巍认为。
东吴证券认为,考虑到特斯拉强大的产业化能力与市场影响力,擎天柱的推出有望拉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序幕。
业内预测,伴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从其产业链来看,减速器是人形机器人成本中占比最重的部分,占20%,这一细分行业有望成为受益最大的行业。
部分机器人概念股涨逾200%
从6月21日擎天柱的消息在市场发酵开始,A股市场上的机器人概念股开始启动。其中,股债联动的中大力德(002896.SZ)成为此轮机器人概念的龙头股之一。中大力德股价与可转债价格一度上涨超过了200%,而后有所回落。
(中大力德近期股价走势)
早于中大力德上涨的,是另一家机器人概念股巨轮智能(002031.SZ),该公司收获了七连板。这是一家连续两年业绩亏损、以汽车轮胎模具起家的上市公司。截至2021年年报,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汽车轮胎装备业务依旧是占比最多的业务,占43.51%,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业务只占13.93%。
巨轮智能之后,中大力德开始上涨。中大力德主营减速器与伺服电机,这两类产品是机器人产业链中最为重要的零部件,这说明市场开始寻找正宗的机器人受益公司,但中大力德本身并不生产机器人。
资本市场的炒作延续了将近两个月,截至发稿,禾川科技(688320.SH)、江苏北人(688218.SH)、鸣志电器(603728.SH)等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60日涨幅均超过200%。
机器人概念的炒作仍在继续。8月9日,一家生产轴承的上市公司南方精工(002553.SZ)拉出了四连板,原因是该公司的轴承能用于机器人RV减速器(体积大、负载高,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
(截至8月11日,A股市场上机器人概念股60日涨幅前十一览)
当机器人概念在中国市场发酵的时候,作为擎天柱制造商的特斯拉股价则显得较为“矜持”,6月以来上涨12.1%。另一家涉及服务机器人的美国上市公司iRobot(IRBT.US)股价两个月上涨25.32%,该公司主营扫地机器人而非人形机器人,A股对标公司为科沃斯和石头科技(688169.SH)。
减速器公司或最为受益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给产业链公司带了巨大收益。按照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锂电池在成本中占据绝对王者地位——40%,因此锂电池上下游公司也成为新能源汽车崛起最为受益的公司。
但是锂电池却并不是人形机器人上成本构成占比最大的部分。机器人产业链分为: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中游本体供应商、下游系统集成和服务提供商,以及终端应用市场。
因为人形机器人的设计较新能源汽车更为轻便,擎天柱的体重56公斤左右,因此其本体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就并不是特别重要,只占人形机器人整体成本的15%。上游的零部件中,减速器是人形机器人成本中占比最重的部分,占20%。其余如伺服系统、传感器、系统集成和控制器分别占15%、15%、15%、10%。
广发证券研究认为,特斯拉机器人配套了40个自由度,包括中上肢和躯干28个,仅手部就有12个,这样的设计对减速器的需求个数如下:15个谐波减速器,10个行星减速器,2个RV减速器,因此减速器市场空间可观。
然而从全球精密减速器的市场来看,日本公司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东吴证券的研究显示,根据《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分析与产业供需格局研究报告(2018年)》,日本纳博特斯克是生产RV减速器的世界巨头,约占60%的全球减速器市场份额;哈默纳科(日本)则是谐波减速器(体积小、负载低,主要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领域的龙头,约占15%的全球减速器市场份额。除此之外,日本住友RV减速器和新宝谐波减速器合计占全球10%市场份额。
中国减速器公司起步晚,但也在奋力追赶。绿的谐波(688017.SH)是国内减速器市场唯一能与日本公司相抗衡的国产谐波减速器公司,截至2021年,该公司在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占率达到24.72%,龙头哈默纳科占比35.51%,有进一步国产替代的空间。
二级市场上,在马斯克的不断造势之下,作为国内资本市场为数不多的谐波减速器标的,绿的谐波股价乘着机器人概念的春风两个月内股价翻倍。
除了减速器,伺服系统和传感器也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看点较多的领域,但这些领域依然是日本和欧美公司的天下。2019 年,松下、安川、三菱三大日系品牌就占据国内伺服系统全部市场份额的约45%。国内能占据一定市场地位的只有汇川技术(300124.SZ),2019年该公司占有10.3%的国内伺服市场份额。
同样,占据全球位移传感器市场份额40%的龙头公司基恩士,也是一家总部位于日本的公司。不过因为传感器细分领域较多,差异性也很强,很难形成类似减速器那样的规模效应。
尽管如此,多家券商还是认为,擎天柱的量产可能会导致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加速,这是中国机器人零部件公司又一次加速的机会。
据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不仅将会在2023年实现量产,而且“从长远来看,Optimus机器人将比汽车更有价值,将彻底改变整个经济。”马斯克在特斯拉股东会上表示。
曹巍认为,未来有可能出现大量的传感器公司,例如传感器力控、视觉、柔性执行器等。传感器不仅仅在机器人上使用,在自动化机械上也会使用(泛机器人概念)。
优必选科技相关人员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行业还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市场增量潜力巨大,产品形态创新和商业化探索仍有非常大的空间,也需要更多从业者共同努力,一起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数一帜 (ID:dushuyizhi007),作者:张云、冯奕莹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