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雷军的发布会,李彦宏看了想掀桌子
一个时刻将自己暴露在聚光灯下,一个却严防死守没有任何声音。
作者|董楠
邮箱|dongnan@pingwest.com
看完雷军年度演讲中one more thing的造车环节,我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小米和集度谁的自动驾驶更牛?
图源:小米集团
去年宣布造车的两家备受瞩目的企业集度、小米,都在近期不约而同喊话自动驾驶。
先有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公开叫板,“就自动驾驶技术而言,集度将领先特斯拉一代。”
图源:源于网络
百度布局自动驾驶业务已近10年,而集度喊话对标特斯拉,对于造车企业的自动驾驶能力来说,算是顶尖了。
紧接着,在8月11日晚上的2022年度演讲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讲到小米汽车的进展时直接提到,“小米自动驾驶的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李彦宏话音刚落,雷军就开始卷了。
小米all in自动驾驶
首先还是有必要强调一下,两家企业所强调的自动驾驶,从现阶段来看,对于造车企业而言,事实上是指量产化的辅助驾驶,当然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甚至是无人驾驶作为企业愿景而言无可厚非。
宣布造车后的500天里,小米几乎没有官宣过任何关于造车的进展。外界也只能通过拔地而起的工厂建设进度,被流传出的初创团队照片,以及一笔笔产业链投资中来窥探小米造车的细枝末节。
8月11日,小米集团正式公布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进展,并公开表示小米自动驾驶采用全栈自研算法,全力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截至目前,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
组建了超5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
通过全资并购以及对上下游企业的产业投资等方式,稳步推进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中长期产业布局。
雷军说,如果算上小米协同团队——人工智能实验室、小爱团队、手机相机部等的支持,小米自动驾驶研发团队的规模其实远超500人。
现场,小米还展示了一段自动驾驶路测视频:视频中主要展示的辅助驾驶场景包括无保护场景自动掉头、无保护场景自动右转、自动绕行临停车辆、事故车辆自动绕行、自动环岛绕行、斑马线礼让行人、自主代客泊车等,涉及到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城市道路以及高级别自主泊车多个场景。同时,在视频的结尾,还出现了一个可以自动充电的机械臂。
没有新车定位,没有关于外型设计的一点点轮廓,小米直接展示的就是一段核心技术能力。在视频中,虽然小米呈现出了目前L2+级辅助驾驶几乎具备的所有场景,甚至不乏能够达到L4级的代客泊车技术,但是雷军在现场称,造车要有敬畏之心,汽车非常复杂,绝对不能着急。
从整个视频呈现来看,车辆所搭载的机械式激光雷达,以及还没有公布的感知硬件布局,应该不是小米汽车最终量产版的感知硬件方案,同时,从展示的测试视频能够看出,如果与“更接近人类驾驶行为”这一标准来衡量,小米自动驾驶能力的表现还趋于保守。
当然,这只是小米自动驾驶的阶段性测试能力,它更强调的是从无到有的跨越式突破。
从研发投入对标来看,以2021年为例:同样发力自动驾驶全栈自研的蔚小理在研发上的投入分别为45亿元、41.1亿元、32.9亿元,这并不是蔚小理一年里全部投入到自动驾驶研发的金额,可见小米在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水平并不低。
雷军表示,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第一期规划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图源:直播视频截图
造车企业的自动驾驶好第一梯队该如何定义?显然从目前的阶段来看,还没有一个衡量标准。
今年,很多造车企业都相继展示了城市路况下的智能辅助驾驶Demo,包括小鹏、极狐阿尔法 S HI 版(华为)、智己,并且官宣了城市全场景下的智能驾驶能力在年内的陆续落地,
不过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造车企业自动驾驶第一梯队还没有完全形成。
当然,每一家all in自动驾驶的造车企业都有自己的时间表:最近,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2025年,小鹏汽车会开始将自动辅助驾驶的辅助两个字去掉,进入真正的自动驾驶时代。
集度称,2023年,集度量产交付的首款汽车机器人产品将拥有同时期业界体验最好的“门到门、启到停”高阶自动驾驶能力。
那么,2024年,占据自动驾驶第一梯队的标准是什么,小米是不是能够抓住这个机会?
因为雷军,“我”站小米
如果将蔚小理和所谓的新造车第二阵营作为第一波新造车势力的话,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抓住了电动化的第一个风口。在随之而来的智能化风口,成为同时期起步的集度与小米发力的方向。
集度与小米,在过去一年多里展示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一个时刻将自己暴露在聚光灯下,一个却严防死守没有任何声音。
平时不显山不漏水,冷不防就是一个路测视频的“绝杀”,雷军放的这个冷箭,怕是让李彦宏想拍桌子。
图源:直播视频截图
其实在6月的集度概念车发布会上,集度也放出过一段路测视频,但是从整个视频呈现的完整度和剪辑来看,还不足以完整展示集度所称的高速、城市、泊车“三域融通”的高阶自动驾驶能力。某种程度上说,集度的第一场大型发布会,槽点多过亮点。
但是相同的是,两家几乎都展示出了对自动驾驶能力的自信。不过,用群众的话说,“没看到量产车之前,很难评价。”
在量产之前,如果非要比较的话,即便对自动驾驶算法有充分经验的程序员,依然选择用右脑感性思考支持小米。
为啥?
“纯粹因为认可雷军个人的做事风格。”
其实,自始至终雷军从造车伊始表现出的敬畏之心,一直是小米汽车在进展较慢、信息较少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获得外界较高信任度的重要原因。
虽然相比于集度,小米既没有公布量产版本会采用的智能硬件方案,也没有公开芯片的选择,甚至还处在成本衡量阶段,思考如何将实用主义在量产车型中最大化实现时,小米造车却依然拥有着比背靠百度的集度更强的群众基础。
“xx万以内最强”就不要再有了
我们也能看到,两家在量产车落地之前,都采取了工程车测试先行的做法。
一位自动驾驶算法专家告诉品驾,为了实现量产化的辅助驾驶能力,工程车测试先行,可以验证方案、打磨算法、收集数据。为量产争取时间。
图源:源于网络
尤其是对于没有任何量产车和量产的辅助驾驶方案的新新造车企业来说。如果希望在自动驾驶能力上做到追赶甚至领先,数据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事实上,为了加速量产,集度与小米也都不是全部从零起步。
小米的自动驾驶团队中,一部分来自收购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深动科技,整合成为小米自动驾驶算法团队,依靠有经验的团队可以减少一定的研发成本。
而集度最大的优势在于背靠百度Apollo,当然,百度Apollo自动驾驶能力,如何在集度的重新集成和开发验证之下,实现强大的降维打击,最终依然要看落地效果。
从量产进展来看,小米将落后集度一年多之久。
而随着城市全场景辅助驾驶的陆续落地,很可能从明年开始,“xx万以内最强的自动驾驶”将成为新的内卷风口。
不过,我们还是理智的希望这股风气不要在比拼自动驾驶能力上实现,毕竟,谨慎点没毛病
相关文章:
- 华为起诉小米好不好?促进科技竞争是根本
- 小米在电池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远超特斯拉
- 小米固态电池技术公布:密度突破1000Wh/L 冬天也耐用
- 一文看懂小米无线AR眼镜探索版:自研微手势 隔空就能刷抖音
- 格力487名,小米266名!“底气十足”的董明珠终究还是输了!
- 如何看待有博主称“华为在装可怜,小米在鼓舞社会”?
- 小米支持国产供应链被《人民日报》点赞 卢伟冰:义不容辞
- “萝卜快跑”无人车出车祸 后轮被撞掉!官方回应:后车追尾
- 雷军33亿花得值吗?小米自动驾驶能力逐帧解析
- 经济学家任泽平:不要神话雷军 对标乔布斯、马斯克差距还是不少
- 小米MIX Fold 2仅5.4mm厚!雷军:拿出革命性解决方案
- 戴着米家眼镜相机去海边:解放双手最速抓拍
- 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睡觉 何小鹏在线回应
- 雷军:绝大多数情况下,小米12S都比苹果做得好……
- ⼩⽶夏季发布会:徕卡加持12S系列手机 还有手环和电脑新品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