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绝世唐门江楠楠 写实 AI 美女壁纸

手机壁纸 1080x1920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400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1921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1920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400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400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400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1920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2400 高清下载
手机壁纸 1080x1920 高清下载

相似壁纸:

精彩影评:

《我的阿勒泰》8.7分!年度最佳国产剧,后劲太大


时光撰稿人 | 南野文

  邪典电影老饕。 

最近,国产剧《我的阿勒泰》突然爆火,像是一次纯净对污浊的洗涤,一个并不狗血也不抓马的故事,为什么能够打动如此多的观众?原因当然不只是新疆阿勒泰的美景。

《我的阿勒泰》

不少人在连夜追完《我的阿勒泰》后,纷纷表示不够看,更有人调侃:“只要不看到最后一集,这部剧就永远不会完结”,可见剧迷们对它的恋恋不舍。

在如今动辄大几十集的国剧领域,仅有8集的《我的阿勒泰》,国内网站评分高达8.7分,和年初爆火的《繁花》打了个平手。

它凭什么能口碑破圈?这部剧所折射的足够真诚的人生困境,又是什么呢?

 回归阿勒泰的牧场

开篇仅十分钟,女主角李文秀的形象,便跃然而出。

这个懵懂的姑娘一边在乌鲁木齐的大酒店里做服务员,笨手笨脚,被同事嫌弃孤立;另一边心中留有净土,怀揣着文学之梦,希望从作家的讲座上获得启发。

现实和梦想的巨大反差,让李文秀最终败下阵来,狼狈归乡。

但让她内心遭到致命一击的,是蒋奇明饰演的酒店同事高晓亮,他看似温柔体贴,实则虚伪狡诈。

当李文秀被酒店辞退时,高晓亮表面上主持公道,替李文秀讨要遣散费,可就在他拿到300元过后,竟然只给李文秀100元,私吞了200元。

人性的真诚和虚伪,善良与冰冷,经由高晓亮这个矛盾体,给涉世未深的李文秀深深一击。

有了这个颇为晦暗的开头,也就不难理解当李文秀来到母亲张凤侠的小卖铺后,为什么会感到如此舒适自在。

杂货铺坐落在偏远的哈萨克族村落,坚韧率性的张凤侠如同《新龙门客栈》里的金镶玉,做事利落,有情有义。

李文秀的到来,让原本平静的村落泛起了涟漪。

剧集的叙事焦点,也从李文秀转到母亲张凤侠、牧民苏力坦、苏力坦的大儿媳托肯,以及他的小儿子巴太身上。

苏力坦面对日益变化的时代,深感无法适应;托肯在丈夫死后,明明想要改嫁,却因为流言和一对儿女,无法抽身。

巴太接受过养马的专业训练,打算在赛马事业一展宏图,却必须考虑到家族牧场的传承,以及父亲的感受。

《我的阿勒泰》在八集的篇幅中,每一集都大体聚焦一位核心角色,探讨某个话题,一些配角的亮相退场,同样没有约束,如同我们人生中的过客,烙印过华彩,却不一定得停留。

这种诗意闲散的剧情推进方式,在国产影视剧中很是少见。

它让人想起了第四代导演吴贻弓的名作《城南旧事》,清澈透亮,却又饱含韵味。

夏牧场的诗意

《我的阿勒泰》的整体质感之所以如此脱俗,原因与其所改编的同名原著分不开关系。

原著作者李娟,从小在新疆生活。19岁时,她跟随家人到阿尔泰深山牧场,开了一间小卖铺,且痴迷于文学。

这些可贵的经历,在李娟独特质朴的文字下,成了一篇篇优美真挚的散文,并发表在了《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刊物上。

这便是《我的阿勒泰》故事的来源。因此,剧中的李文秀几乎可以视作为李娟的化身。

在她身上,既有外来者的视角,对哈萨克族人的观察;也有文学创作和非虚构记录的层面,将这些可爱淳朴的牧民,化身为一个个立体饱满的形象。

因此,《我的阿勒泰》这部剧,最先抓人眼球的便是其中的少数民族元素。

挂满马头头骨的老树,是哈萨克族人对过往朋友的深沉怀念;辽阔草原上的彩虹,让人心旷神怡,烦恼尽消;转场夏牧场的迁徙旅途,徜徉着逶迤山峦的壮美。

就连马匹吃草时的长镜头,也充满了丰富的光影质感,以及未知秘境所带来的震撼。

戈壁滩、绿草地、雪山、荒漠、树林、湖泊……《我的阿勒泰》为观众呈现了一种原生态的、纯粹的、未被污染的生命力,这里藏着无尽的诗意与浪漫。

哈萨克族人的风俗习惯,包括“拖依”(青年男女之间的盛大舞会)、结婚时的华美服饰、牧民接待客人时的盛情之举,以及小到不能再小的把“松胶”当泡泡糖用,都让人惊喜不已,顿感开了眼界。

于适饰演的男主角巴太,便在哈萨克族文化的加持下,如同王子一般,极为亮眼。

比如第二集,巴太在丛林骑马漫步时,导演特意让他加上了少数民族的扮相,精致的五官面孔,因此变得天然淳朴,有野性之美。

尤其是他恣意飒爽的长发,如同巴太心爱的马匹鬃毛,动感十足。

这就不得不提巴太在河边“水中倒影”的镜头,仰拍镜头摇过去,拍到巴太的脸,巴太用一根树枝搅动水面,泛起一阵涟漪。

这个镜头由虚到实,少女李文秀对巴太一见钟情,她的内心被撩拨得如风吹皱的一池春水,这也象征着巴太过往平静的生活,开始起了波澜。

于适在马术层面的精妙造诣,也给这部剧加分不少。

第五集最后,当他和一帮本地哈萨克族牧民玩起“刁羊”习俗时,白衣翩翩之下,是喷薄野性之力。

因此,《我的阿勒泰》某种程度上,有着美剧《孤鸽镇》《黄石》类似的异质性。

后两者将目光投向美国西部的牧场和牛仔文化,尤其是《黄石》,将传统畜牧业和现代地产商业之间的矛盾搬上荧屏,成为近些年现象级美剧之一。

相比之下,《我的阿勒泰》更为质朴动人,它不借助于尔虞我诈、猎奇血腥的套路,而是回归到传统牧民的纯良秉性,给予我们最原初的感动。

足够真诚的困境

当然,不管是壮美的牧场景色,还是感人的牧民人情,都没有让《我的阿勒泰》沦为一部悬浮失真的风光片,只为给剧迷提供心灵鸡汤。

相反,当你细究起来,便会发现这里隐藏的女性困境足够真实,且令人深思。

李文秀所代表的是女性作家的困境。她对周遭的人事拥有敏锐的感知力,也对大时代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但这并不意味着写作可以轻松进行。

就像她在学校的楼梯边踮脚,极力扶正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画像,期盼着和这位伟大的女作家一样,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所以当李文秀回到母亲的小卖铺后,不顾一切地向村民讨债,希望能够攒钱到县城里租房写作。如果李文秀后来真的选择了这条路,干瘪无趣的生活,大概率将摧毁她的写作热情。

是夏牧场的异质生活,是哈萨克族牧民独特的人情世故,赐予了李文秀以灵感。而无垠辽阔的牧场草原,成为了她独自一人的文学房间。

与其构成反差的,是另一位没有姓名的女性作者,她的文学才华深受编辑们的器重,却由于迈入婚姻生活,被家庭所累,不得不放弃写作这条路。

如果说李文秀的写作困境还算小众,那么张凤侠和托肯的困境要更接地气。

马伊琍饰演的张凤侠,看似漫不经心,屡出奇招,但实际上,她对人生和哈萨克族老友有着清醒的认知,并用自己的世俗智慧屡屡指点李文秀。

可丈夫的骤然去世,生存的艰难维持,家庭的各种琐事,都让张凤侠的内心暗潮汹涌,难以纾解。

剧集后半段,张凤侠为什么突然爱上了高晓亮这个投机者,原因可能和爱情无关,只在于她寂寞已久,辛劳多年后,只想有人帮衬而已。

和丈夫感情不睦,丈夫意外去世后守寡的原住民托肯,要更为艰难。

即便她有两厢情悦的恋人,但受制于世俗流言和伦理关系,托肯成了那个最被忽视的人。

剧中那个被无数人提到的梗——托肯心心念念的搓衣板,永远没人记得买,看似戏谑搞笑,实际上透露出的,又何尝不是辛酸无奈呢?

然而弥足珍贵的地方在于,《我的阿勒泰》没有对这些女性困境愤世嫉俗,反而让她们能够相互帮助,彼此治愈。

这种温暖亲和的力量,也是本剧备受欢迎的原因。

此外,巴太和父亲苏力坦之间的代际矛盾,同样成为贯穿全剧的困境之一。

前者希望脱离牧场,在更大的舞台上训练马匹,而后者坚守牧场的传统理念,想要把所有的家庭成员捆绑在一起。

就连看似美好的游牧生存方式,与绝大多数人选择的现代都市生活,也若隐若现地构成矛盾,让观众思索:到底哪一种更能实现个体的价值?让人的心灵获得平静?

‍‍‍在夏牧场里,游牧民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牧民们心爱的马死去后,他们会把马头挂到老树上,像怀念自己的朋友和亲人一般。

是选择爱人,还是选择心爱的小马?是选择拥抱现代生活,还是坚守夏牧场的牧民传统?

这样的矛盾,一直在男主角的内心深处横冲直撞,直到这份平静,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

为了文秀,巴太亲手射杀了最爱的小马踏雪。

他送踏雪最后一程,用刀割下它的头,踏雪的头骨也被挂在那棵树上。

这个收尾成就了全剧最震撼的一幕,鲜血染红了白衣少年,甚至染红了他背后的整片天空,他带着这份生猛的、撕心裂肺的疼痛,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成长是残酷的,没有预兆的,巴太是两种文明冲突的中心,他回到了马场却也斩断了蓄起的长发。

可以说,正是这些不容忽视的困境探讨,让《我的阿勒泰》达成了观赏性和艺术性的不俗平衡,成为开年以来,最不可忽视的国产佳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