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手机壁纸

不想接入征信的支付,不是好“花呗”

文/周文斌来源:商业数据派(ID:business-data)花呗接入征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更换了主体公司,成为了持牌机构。变更之后,其金融杠杆率从2.3倍扩大至8~9倍。而对普通用户而言,按时还款,则几乎没有太大影响。”9月22日,#花呗将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登上微博热搜。据相关

NetSmell 出品

  文/周文斌

  来源:商业数据派(ID:business-data)

  花呗接入征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更换了主体公司,成为了持牌机构。变更之后,其金融杠杆率从 2.3 倍扩大至8~9 倍。而对普通用户而言,按时还款,则几乎没有太大影响。”

  9 月 22 日,#花呗将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登上微博热搜。据相关报道,多位花呗用户反映,收到“花呗服务升级”提示,显示用户需要的签署《个人征信查询报送授权书》,同意授权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报送相关信息。


(图片:微博 9 月 23 日热搜截图)

  花呗方面虽然及时回应,称用户只要保持良好的使用习惯,就不会影响征信记录。但出于对征信的谨慎,仍然有许多用户对日后是否继续使用花呗产生了犹疑。

  对许多人来说,日常生活中使用花呗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出门定个酒店、换季添件衣服,或者每天在楼下菜市场里买半斤猪肉两根大葱。

  这种“没有利息,这个月花,下个月还”的消费方式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选择。那么,接入央行征信,对普通人的花呗到底有什么影响?花呗进一步规范化,对蚂蚁集团又有什么影响?

  从“兜底”产品到纳入监管

  花呗为什么要接入征信?这件事得从去年 11 月份说起。

  2020 年 11 月,央行和银保监会共同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 12 条规定,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 1 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 4 倍;第 15 条规定,联合贷自有资金至少 30%。同时《暂行办法》还对 ABS 做出限制,要求互联网小贷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行债券的需要进行前置审批。

  在新规限制下,小额信贷公司的融资杠杆倍数都被迫下调,比如广东就下调到 1 倍,山东和深圳是 2 倍,花呗主体公司注册的重庆则是 2.3 倍。也就是说,作为小额信贷公司,花呗如果要维持和之前一样的业务规模,就需要增加大量的注册资本金,这就极大的限制了企业的流动性。

  除此之外,今年 4 月,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再次约谈蚂蚁集团,并提出包括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等五方面整改要求。两天之后,蚂蚁集团就发布公告,表示将整体申设金融控股公司,实现金融业务全部纳入监管,“借呗”、“花呗”也将全部纳入消费金融公司,依法合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

  今年 6 月初,蚂蚁消金获批开业,并接手花呗、借呗在支付宝上开展的业务。所以如果现在去天眼查上查询花呗就会发现,花呗和借呗的主体公司,已经由原来的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变更为了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图片:花呗主体公司天眼查截图)

  区别于原来的小额信贷公司,新成立的蚂蚁消金则是一个正经八经拥有金融许可证的企业。相比于原来 2.3 倍的融资杠杆,新成立的持牌金融公司杠杆倍数能够扩大到8~9 倍,这直接解决了企业资金流动的问题。但这种改变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都必须上征信。

  因此,花呗接入征信,除了监管的需要之外,蚂蚁集团自身的发展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在接入征信之后,花呗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而回顾其发展历程,从 2015 年成立到如今的多次调整;从一个不被报期望的兜底产品到如今影响 5 亿用户的庞然大物,花呗的历程也算得上是跌宕起伏。

  2015 年 4 月,花呗正式上线。在最初的设想中,它的任务只是在双十一期间为可能出现的支付失败进行兜底。比如,当你想在双十一期间购买最新款的 iphone 却又正好差那么几百块钱时,花呗就正好能够派上用场。

  奔着这样的目标,花呗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被赋予特别大的期望。2018 年,时任花呗事业部资深产品专家的杨晓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我们当时对产品没什么预期,就觉得这个产品每天应该会有 30 到 60 万人使用,总共 500-600 万用户。”

  但推出之后,花呗却意外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最开始,花呗只是在天猫、淘宝上使用,让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能够选择花呗付款。但上线半个月的时间,天猫淘宝就已有超过 150 万商户开通花呗,之后也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当在线上普及之后,2017 年开始,花呗将目光瞄准到了线下。时年 6 月,花呗宣布将通过与 ISV 的合作覆盖约 400 万家商户,并将计划先在 3C、手机销售等领域试点运行。

  同年 10 月,蚂蚁金服又提出花呗将全面服务线下商家,除了支付宝收钱码支持开通花呗分期功能之外,2017 年双十一期间花呗还将推出线上线下联动的活动,让百万商家都能通过花呗参与到双十一中来。

  据 2017 年蚂蚁花呗发布的《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中数据,当时 90 后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 4500 万,平均每 4 个 90 后中就有 1 个拥有花呗。而另据公开资料显示,到 2020 年 6 月底,花呗、借呗用户更是已经达到 5 亿人,其促成的信贷余额分别为 17320 亿元和 4217 亿元。

  但这些风光只是过去,2020 年 10 月,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之后,有媒体曝出包括花呗、借呗通过资产证券化(ABS)的方式将 30 多亿原始资金放大 100 倍,放出了 3000 多亿的贷款,暴露出存在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

  2020 年 11 月 2 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高层进行监管约谈,蚂蚁集团暂缓上市。之后,花呗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整改。

  2020 年 12 月开始,许多花呗用户开始收到花呗额度调整的信息,有的用户花呗额度从几万下调到两三千,也有用户的花呗额度被直接关停。


(图片:2020 年用户收到花呗额度调整的通知)

  2021 年 1 月,花呗、借呗又上线额度管理新功能,用户不仅可以自主调整额度外,还可以设置消费提醒,一旦消费超额,用户将收到相关提示通知。

  在这之后,就是 4 月份监管部门的再次约谈,花呗和借呗业务的拆分。花呗和借呗在注入新公司,从原来的小额借贷成为了正儿八经的“持牌消费金融”。

  花呗、信用卡和小额信贷的差别

  当然,相比于企业的经营变化,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他们更关心可能还是产品使用上的问题,例如最普遍的关心就是接入征信之后,使用花呗是否会弄花自己的征信?

  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担心,很大程度上也和当前社会征信教育的缺失有关。事实上,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借呗、微粒贷、360 借条、京东白条、美团月付等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最初的时候,许多人并不清楚其中的差别,但却都在听说会纳入征信之后产生莫名的警惕。

  而这其实是在因为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征信是不能出现问题的东西,它就像犯罪记录一样,越干净越好。

  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了解。

  例如,现在你有 100 块钱想要借出去,而有三个人等待着借钱,其中A从来没有借贷记录,他的征信就是一张白纸。B则有过多次的借贷记录,并且每次都能按时还款;C也有过多次的借贷记录,但却并不是每次都能履约。

  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选择把钱借给谁?

  显然,绝大多数人会选择B,因为对于把钱借出去的人来说,没有借贷记录的人,就意味着你无法从他过往的行为中判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未知就意味着风险。

  所以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花呗这样的消费金融产品是否影响征信的关键,不在于你用不用,而在于你还不还,是不是按时还。因为对于银行来说,一个有过良好信贷记录的人的风险,显然要比一个单纯的白户来得更加可控。

  除了良好的信贷记录之外,对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来说,判定一个人的信用水平通常还有这样几个维度,包括过往银行的授信额度;个人的负债情况和征信的查询次数等等。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辈子除了买车买房,可能很少有需要贷款的时候。如果仅以贷款记录来判断一个人的信用,那么很多人的征信都是空白的。但区别于贷款的不常发生,同样被纳入征信的信用卡就要普及许多。所以,信用卡的使用记录也通常被银行和机构作为判定一个人信用的重要参考。

  那很多人可能会疑惑,同样是纳入征信,同样是花未来的钱,信用卡和小额贷款有什么区别?

  首先,信用卡并不属于贷款,而是信用消费。最大的区别就是,信用卡是一次授信的。前面提到,征信的查询次数会成为判定一个人信用的标准。信用卡只有在你申请办卡的时候会有一次征信查询和信用评估,在之后的日常使用中,只要你不超过之前的授信额度,不逾期,银行就不会再查询和干涉你的征信。

  但小额贷款不同,小额贷款是单次的,即你每次申请贷款,机构都会查询你的征信并在上面如实记录。你征信的查询次数越多,记录的越多,越说明你的资金紧张,需要经常贷款。而如果你每次贷款的数额还都不多,还会说明你缺乏资金管理的能力,表现在信用评级上也会降低。

  那如何区分小额贷款和信用消费呢?最简单的区别就是,在使用信用卡完成借款的时候(取现不算,取现通常要收取额外的手续费),银行并不会将资金给到我们手上,而是直接给到对应的商家。即信用卡是定向的,只能在消费某种商品的时候使用。

  而小额贷款则是在你提交资金申请的之后,机构直接将资金打到你的卡上的,之后你可以随意支配这笔钱的用途。现如今,许多机构放款速度很快,给贷款的用户造成没有审核的错觉,但实际上在后台,你的每次借贷,系统都会查询你的征信,并留下一笔记录。

  根据这样简单的区别,我们很容易发现,像支付宝的借呗、360 金融、美团借钱、微粒贷等等,其实都属于是小额信贷,频繁的使用这类产品,不仅会在征信上留下大量的查询、借贷记录,也会最终影响你的个人信用评级。

  与小额借贷不同,花呗这类产品在使用上更接近信用卡的规则,花呗也常常被拿来和信用卡作比较。但话虽如此,花呗和信用卡还是具有许多区别。

  首先是统计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对于信用卡来说,如果你不是同时使用多张卡,那你的放款银行只有与一个。但像花呗这样的产品来说,它们背后通常有许多小贷公司,放款机构也并不固定,所以如果报送征信的时候是每个机构都送的话,那么也有可能造成借贷频繁的状况。

  但这种风险对于征信来说也几乎没有影响。因为对于银行来说,除了信用贷款之外,大多数贷款都是需要抵押物的。而不需要抵押物的信用贷款银行则会核实你的资产规模,包括房产、车子、公积金情况、甚至是否在他们银行有存款等等。

  如果你的资产雄厚,那么花呗的使用并不会对你的贷款造成影响;而如果你资产不足,那么即使你没用花呗,银行可能也并不会借钱给你。

  其次则是授信方式的不同,信用卡是通过对个人信用评估进行授信,例如你申请信用卡之后,银行会了解你是否具有稳定的工作、月薪多少、是否买房买车等等。早年办理信用卡的人都会记得,银行通常会要求填写单位的固定电话作为重要的核实信息。

  花呗采用的则是一个更加简单粗暴的方式,它是通过给所有人一个很低的信用额,然后通过观察这些用户使用过程的历史数据来完成信用评估。2017 年前后,绝大多数花呗用户的额度都是 500 到几千元不等,但现在许多人却有数万甚至十几万的额度。

  再次是利率有细微差异,根据银行不同各有高低。商业数据派以 1000 元在花呗和几家银行实测,总费率以 3 期和 12 期为例,2021 年中信信用卡的利率区间为 2.40%~8.76%;浦发银行为 2.70%~8.88%。而花呗则为 2.3%~7.5%。当然,如果你从不分期,当月用、下月还,自然也没有影响。

  最后则是早期的花呗,即使逾期了,你的行为也并不会被纳入征信。但现在随着监管整改的落地,花呗的管理也越来越和信用卡趋同了。

  其实,早在 2020 年,央行就确认将会把花呗纳入征信,并且那个时候就有一部分用户收到了《个人用户信息查询报送授权书》。而如今,随着越来越多花呗用户收到《个人用户信息查询报送授权书》,也标志着花呗的监管进入更深层次的落地进程。

  结尾

  对于许多人来说,花呗被纳入征信是一个限制,它意味着你的征信可能会因此花掉,但对大多数守信的用户而言,这是一件好事。

  在日常生活中,在由于贷款并不常用,所以很多人在初次借贷之前,征信都是一片空白。而有些人,为了能够在贷款或者其他方面获得更高的授信,通常还会有意识的使用信用卡来为自己打造更好的信用记录。

  但如今,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信用卡的普及程度逐步降低,许多 90 后年轻人的征信仍然一片空白。而与这种征信数据的缺失相反,现代社会却越来越进入一个信用社会。

  共享充电宝、共享自行车、酒店入住,甚至租车出行都在用信用替代押金;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品开始推出了先使用后付款的服务。

  花呗的出现事实上降低了信用消费的进入门槛,并且花呗作为当下最流行的信用消费方式,接入征信不仅是规范管理的结果,更多的是对这种信用方式的一种认可;而随着花呗被纳入征信,国家也有更全面的数据来对个人信用做出评估,普通人也能够通过守信的信用消费为自己的做更好的信用管理。

  而这,或许就是蚂蚁集团在回应中提到的,只要保持良好的使用习惯,就不会影响征信记录。因为本质上,它只是变得更合规而已。按时还款,你担心什么呢?

显示余下内容
相关文章:
  1. 信用卡 PIN 码很容易猜测
  2. 神经元簇发能模拟 AI 学习策略
  3. 蜘蛛丝可能根本不具有抗菌性质
  4. 佳能因禁止无墨水打印机扫描被起诉
  5. DeepMind盈利后开始「买买买」!收购机器人模拟平台MuJoCo,全面开源
  6. 分析师:新MacBook Pro搭载自家芯片,苹果利润率更高了
  7. 格芯提交上市申请IPO,筹资约26亿美元
  8. 美股周二:中概股普涨 阿里涨超6% 高途涨逾12%
  9. 搭配自研处理器与安卓12,谷歌新机Pixel 6起价599美元
  10. 摩根士丹利:马斯克有望凭SpaceX成首位万亿美元富豪
  11. 《鱿鱼游戏》助奈飞三季度新增用户翻倍,股价近新高
  12. DOTA 2又上热搜了 为什么这次大家到处刷“猛犸”?
  13. 多位游戏巨头联合希望美国政府监管盗版和作弊网站
  14. Google Play Data Safety开始接受开发者申请:2022年将强制执行
  15. 价格欺诈投诉引发公益诉讼 京东“划线价”格式条款须整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