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手机壁纸

知乎热议20年科研怪状:为何论文创新性越强越难发表,跟风修修补补反而更容易发?

新智元报道来源:知乎编辑:David【新智元导读】有人提出,现在创新性越强的论文,越难发表,而跟风之作和修修补补的文章反而更容易发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知乎热榜上的这个问题引发热烈讨论。从事科研工作的人,肯定离不开发论文。那么,一篇论文能够发表,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

NetSmell 出品

  新智元报道

  来源:知乎

  编辑:David

  【新智元导读】有人提出,现在创新性越强的论文,越难发表,而跟风之作和修修补补的文章反而更容易发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知乎热榜上的这个问题引发热烈讨论。

  从事科研工作的人,肯定离不开发论文。那么,一篇论文能够发表,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创新”。

  没错,从构建研究思路、做实验、论文写作,再到审稿、评议、决定是否发表,“创新”几乎贯穿一篇论文从酝酿到完成的始终。

  论文作者自己的摘要和简介中要谈创新,编辑和专家的评议意见中也要看创新,发表之后,同行、读者的评价标准也少不了“创新”。

  创新就是科学进步的动力。按理说,创新性越强的文章,应该更容易获得业界的认可,其论文也应该越顺利地发表,但实际上,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甚至正好相反。

  近日,一个问题悄悄登上了知乎科学类的热榜第二名:

  经历 20 年的科研发现一个怪现象:创新性越强的文章越难发表,而跟风之作和修修补补的文章容易发表,你觉得呢?

  这个问题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广泛共鸣和热烈讨论,尤其是这些人中有不少就是年轻的科研人员。

  知乎讲究“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从大部分网友的态度上看,对于第一个“是不是”的问题,大家的答案是肯定的。

  大部分回答都将焦点集中在了“为什么”上。

  其中有吐槽的,比如“ID:邵野”,他认为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你的身份不够高,所以你的创新文章不好发,大佬的就不一样了。

  而说到底,还是人脉关系的问题。

  “ID:疯狂绅士”认为,这事儿确实长期存在,但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分学科来看,就不一定所有学科都适用。

  比如和理工科相比,文科类的这种现象明显就没有这么严重,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而有时,影响论文能不能发表的甚至只是模型的……一个名字。

  因为名字问题(可能是被人怀疑不文明?),结果投稿直接 GG,因为名字是:

  (不是,这审稿编辑是没学过高数吗?)

  最后只好改个名字转投别家:

  然后第二家的审稿人表示,你这个名字过于高深,现在已经有评价这个体系的成熟方法(可能是看不懂这种方法),于是又被拒了。又换了一家投才算通过。

  有点啼笑皆非?不过这也说明,影响论文能否发表的因素,有时可能是任何因素。

  不过,除了吐槽向的观点以外,也有人认为这是正常现象。ID: DUCKWING 认为。这种现象属于正常现象。本身 research paper 就是金字塔构型,创新文章必然坐落塔尖,难发是正常的。

  他举的例子是一篇关于电池创新的文章,发于化学顶刊 JACS,通讯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诺奖得主 John B. Goodenough。但此文几乎在圈内“臭名昭著”。

  “电池界的观点是,如果通讯作者不是 Goodenough,这篇文章会被直接拒稿。假设这篇文章不存在造假,那么电池界无法接受它的原因就是作者通过创新性的设计发明了具有反常性能的东西,作者提供的理论支持基本被证伪,现有理论也不能很好解释。”

  由此来看,一篇文章创新性越高,其理论和数据越有可能出现反常,如果需要证明文章确实足够 solid,就必须花更大的精力去证明实验数据的可靠和数据的严密。

  这就是发表创新性文章的难点所在。而“修修补补”的文章则不会面对这个问题。

  不过说起来,这也算是证明了“大佬的文章好发”了,毕竟这个文章被广泛质疑后,近年也没什么人再提了,大家还是给诺奖大佬留点面子,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惋惜,比如有评论里说 Goodenough 老爷子是因为“老糊涂了”,才发了这篇文章。

  也有人用拿学术文章和网文作比较的。

  一个网文套路或小题材,如果之前没有人写过,无名写手想尝试写一写,能火的概率是不高的。而一旦有成熟的套路被探索出来了,变成了热门题材,大家会一窝蜂的都朝这个方向写,“怎么写都有个基本盘”了。

  回过头来讲,为什么创新性高的文章不好发?他归纳了三点原因:

  1、 有时候并不是真的“创新”,有可能别人已经试过了。

  2、 新生事物总会面对更多的质疑

  3、 好发不好发,其实也看期刊。

  比如下边这篇,选对了期刊就比较好发。

  (好吧,看了期刊和文章题目,必须承认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

  还有拿论坛发帖打比方的,其实本质上还是“人脉关系”一说。

  也有人觉得,真正开天辟地的创新文章,发在哪里没有大区别。

  知乎 ID“魏俊年”认为:

  “Grubbs 拿诺贝尔奖的那份工作,就没有选择 JACS,而是果断投给了 OL,就因为 OL 审稿速度快,对学术观点更包容。对他而言,抢首发,尽快给同行看到自己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发表在哪反而不那么重要。”

  看来,诺奖大佬的果断,和我们一般人的想法可能不是一个次元的。

  总之,对于这个现象,大家普遍认为确实存在,有不平吐槽的,有认为正常的,也有觉得无所谓的。

  你怎么看?

  参考资料: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5470977

显示余下内容
相关文章:
  1. 信用卡 PIN 码很容易猜测
  2. 神经元簇发能模拟 AI 学习策略
  3. 蜘蛛丝可能根本不具有抗菌性质
  4. 佳能因禁止无墨水打印机扫描被起诉
  5. DeepMind盈利后开始「买买买」!收购机器人模拟平台MuJoCo,全面开源
  6. 分析师:新MacBook Pro搭载自家芯片,苹果利润率更高了
  7. 格芯提交上市申请IPO,筹资约26亿美元
  8. 美股周二:中概股普涨 阿里涨超6% 高途涨逾12%
  9. 搭配自研处理器与安卓12,谷歌新机Pixel 6起价599美元
  10. 摩根士丹利:马斯克有望凭SpaceX成首位万亿美元富豪
  11. 《鱿鱼游戏》助奈飞三季度新增用户翻倍,股价近新高
  12. DOTA 2又上热搜了 为什么这次大家到处刷“猛犸”?
  13. 多位游戏巨头联合希望美国政府监管盗版和作弊网站
  14. Google Play Data Safety开始接受开发者申请:2022年将强制执行
  15. 价格欺诈投诉引发公益诉讼 京东“划线价”格式条款须整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