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手机壁纸

九成受访者网购会查看差评 ​仅33.6%受访者能明确分辨好评真假

网购时想给差评,又担心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还有的时候,商品差评被隐藏起来,很费劲才能找到。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53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7.3%的受访者网购时会看评论,90.5%的受访者会特意查看差评。受访者中,男性占35.4%,女性

NetSmell 出品

  网购时想给差评,又担心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还有的时候,商品差评被隐藏起来,很费劲才能找到。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 1538 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7.3% 的受访者网购时会看评论,90.5% 的受访者会特意查看差评。受访者中,男性占 35.4%,女性占 64.6%。

  97. 3% 受访者网购时会看评论

  暨南大学研究生高云(化名)平时网购时,会留意评论数,还会关注网友的提问内容和买家发的实物图,“买家秀与卖家秀有时差别很大”。

  “大段大段的评论以及‘无脑吹’,一看就是刷的。”兰州大学研究生袁小红(化名)网购时几乎必看评论,“尤其会看带图片的,还有买家秀”。

  数据显示,97.3% 的受访者网购时会看评论。

  “像有些商品的好评,连背景图都一样,肯定是刷出来的。”在北京上学的 90 后张富尧说,有些刷的好评比较容易看出来,刷好评一般会规定发几张照片,评论多少字以上,连追评都有要求。“差评更好区分。一般真正不满意给差评的,买家通常会放出图片或者跟客服聊天的截图,没有证据还undefined里挑骨头,通常是刷的”。

  “有些买家发的照片,明显就是模特照的,应该是刷单的。”高云说,像服装等商品,如果有刷单、刷评论的情况,自己还能分辨,但其他的就比较困难了。

  调查中,33.6% 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能分辨出评论的真假,刷的好评一眼就能认出;55.9% 的受访者表示基本看得出,但也上过当;还有 10.5% 的受访者表示不能。

  90. 5% 受访者会特意查看差评

  数据显示,遇到不满意的消费体验时,12.6% 的受访者表示每次都会打差评,75.6% 的受访者偶尔会,还有 11.9% 的受访者从来不会。

  高云说自己曾接触过刷单,需要自己先支付,商家再把钱转给自己,操作过程非常麻烦。“对方会先发来一个图片,比如需要刷一个粉色的雨伞,要去搜关键词,从列表中找出商家店铺的主图,然后浏览页面、评论区,加入购物车等,有的商家还要求货比三家、先浏览其他的店铺,这样后台数据才正常”。

  住在四川宜宾的 90 后李一在上学时也接触过刷单,但因为嫌垫钱风险大就没做,“我一个室友被骗了 1 万多元”。

  “感觉现在刷评论很普遍。像发上来一些很精致的图片,通篇夸赞以及当天就追评的,可能就是刷的。”住在湖北荆州的 90 后刘修(化名)说,在网购时会特意去查看差评。“为了了解商品存在的问题,看看是否可以接受”。

  李一表示,自己也会在网购时特意查看差评,“因为现在好多好评是刷出来的,除了恶意差评,一般差评倒反映了真实情况”。

  数据显示,90.5% 的受访者会特意查看差评。“差评数量很关键,如果差评很多,我就直接放弃了。当然也会看内容,看看差评的内容是否是我不能接受的缺点。”袁小红觉得现在刷单现象非常普遍,包括一些博主的测评也有水分,影响了消费者的判断。

  “买之前先去实体店探店,亲身体验后再入手也不迟。”张富尧认为,买相同类型的产品要货比三家,尽量去旗舰店购买,价格可能会贵一些,但有积分抵现或者换购活动,算下来花费差不多,而且售后有保障。

  94. 5% 受访者觉得“好评注水”现象普遍

  97. 5% 受访者期待加强整治刷好评现象

  如今网购时,动不动就会出现 99%、100% 的好评率,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完全满意商品。虚高的好评率,往往会给消费者带来困扰和麻烦。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 1538 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5% 的受访者觉得现在“好评注水”的情况普遍,76.5% 的受访者认为刷好评扰乱了消费者对商品的客观评价,97.5% 的受访者期待加强对刷好评现象的整治。

  受访者中,00 后占 13.5%,90 后占 44.3%,80 后占 35.0%,70 后占 6.1%,60 后占 0.9%,其他占 0.2%。

  76. 5% 受访者认为刷好评扰乱了消费者对商品的客观评价

  “现在购物评价的参考价值不是很高。”家住湖北荆州的 90 后刘修(化名)觉得,好评注水的现象很普遍,以至于影响了自己网购。她说现在购物时,会先找别人的测评,再有针对性地选购,还会挑有运费险的,这样即便不满意也能退货,“买个东西要花费更多精力了”。

  调查中,94.5% 的受访者觉得现在“好评注水”的情况普遍,其中 38.4% 的受访者觉得非常普遍。

  “买东西一般会找销量多、粉丝多的店铺,这样的经营时间相对较长。”暨南大学研究生高云(化名)说,为了避免被刷好评的商家影响,她网购衣服时如果觉得质量不错,就会收藏店铺,平时只逛这些固定的店铺,基本不会“踩雷”,“也会看买家秀,有实物,挺有参考性的”。

  四川宜宾的 90 后李一觉得,刷好评已经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好评量上去了,买的人才会多。评论多、流量大的店铺会排在前面,会被更多的顾客看到。如果没有销量,很难吸引到消费者”。

  对于刷好评现象,76.5% 的受访者认为扰乱了消费者对商品的客观评价,68.6% 的受访者觉得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56.6% 的受访者认为降低了对平台和好评率的信任。此外,36.4% 的受访者表示怕被骚扰,即便不满意也不敢差评,26.0% 的受访者认为以好评为唯一评价标准,使得商家不得不刷好评。

  “刷好评的现象由来已久,这与商业利益和商业环境有很大关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江予说,现在平台的规则是交易量越多,越容易被人看见。还有很多直播带货平台,商家面临着流量变现的现实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商家不刷单,就会落后于他人,而且刷单带来的收益远大于风险。特别是对于刚起步的商家来说,在这种赢家通吃的互联网环境下,如何获得关注是他们面临的很大问题,所以只能通过刷单来获得关注量”。

  李江予认为,刷好评的现象会造成不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但如果大的商业环境没有改善,就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商家刷单”。

  69. 6% 受访者建议加大对刷好评行为的监管

  在北京上学的 90 后张富尧说,现在网购收到的商品里,经常会夹着好评返现的小纸条。如果东西物超所值或者与卖家描述相符,自己会去好评,既能帮卖家推广,也算给其他人一些参考,还能获得优惠。“但如果存在质量问题,不给差评就不错了,肯定不会昧着良心给好评”。

  调查中,97.5% 的受访者期待加强对刷好评现象的整治。

  李江予认为,刷好评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 4 个方面。首先是目前法律法规没有细化到互联网刷单上,导致执行起来有难度,“比如无法确定刷单多少是违法”。其次,目前的监管还不够严,一般是消费者投诉了才会监管,执法力度也不够。第三,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依赖商家,因此没有能力实施对商家的监管。“平台在接到对商家的投诉时,通常态度很宽容,一般是封禁一两天,这对商家刷单也是一种纵容”。最后,对刷单的个人和群体也没有监管措施,很少看到这类群体被追究。

  张富尧觉得,网购平台应该进行监管,打击恶意刷单。“消费者也要提高意识,实事求是给出评价。同时擦亮眼睛,不要被虚假好评蒙骗,损害个人利益”。

  在治理刷好评问题上,69.6% 的受访者建议加大对刷好评行为的监管,65.7% 的受访者建议设置更加多元的产品评价体系,63.7% 的受访者建议对违反网络交易相关办法的商家进行惩处。其他还有:平台及时清理刷好评的信息(57.0%),畅通消费者的维权渠道(32.6%)等。

  在治理刷好评问题上,李江予认为要进一步细化法律法规,明确好评返现等刷单行为的定义,“明确界定刷单刷到什么程度、造成哪种危害,算是违法行为。同一个商家在同一个平台上的多个账号以及不同平台上的账号,应该关联起来。让监管商家刷单行为,细化到可执行的层面。此外,对于刷单、刷好评等一系列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平台应该承担多大责任,也需要进一步细化”。

  李江予认为,现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有能力识别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刷单,因此执法部门需要加强日常监管,开展跨部门联动,“应该把处罚、监督机制透明化,把执法结果呈现出来,让消费者看到”。

  “平台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李江予说,平台应该加强对刷好评行为的管理和惩处,从而处罚、震慑违规商家。

显示余下内容
相关文章:
  1. 信用卡 PIN 码很容易猜测
  2. 神经元簇发能模拟 AI 学习策略
  3. 蜘蛛丝可能根本不具有抗菌性质
  4. 佳能因禁止无墨水打印机扫描被起诉
  5. DeepMind盈利后开始「买买买」!收购机器人模拟平台MuJoCo,全面开源
  6. 分析师:新MacBook Pro搭载自家芯片,苹果利润率更高了
  7. 格芯提交上市申请IPO,筹资约26亿美元
  8. 美股周二:中概股普涨 阿里涨超6% 高途涨逾12%
  9. 搭配自研处理器与安卓12,谷歌新机Pixel 6起价599美元
  10. 摩根士丹利:马斯克有望凭SpaceX成首位万亿美元富豪
  11. 《鱿鱼游戏》助奈飞三季度新增用户翻倍,股价近新高
  12. DOTA 2又上热搜了 为什么这次大家到处刷“猛犸”?
  13. 多位游戏巨头联合希望美国政府监管盗版和作弊网站
  14. Google Play Data Safety开始接受开发者申请:2022年将强制执行
  15. 价格欺诈投诉引发公益诉讼 京东“划线价”格式条款须整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