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手机壁纸

实体书店“求生记”

文/昔年来源:一味研究(ID:yiweiyanjiu)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读方式。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4.94亿,中国人均电子书、纸质书、有声书阅读量分别为9.1本、6.2本、6.3本。在这个数字媒介

NetSmell 出品


 

  文/昔年

  来源:一味研究(ID:yiweiyanjiu)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读方式。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0 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 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 4.94 亿,中国人均电子书、纸质书、有声书阅读量分别为 9.1 本、6.2 本、6.3 本。

  在这个数字媒介高度发达的时代,传统阅读与内容消费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答案并不尽然。

  尽管碎片式的信息获取俨然成为主导,但传统图书阅读依然有其市场。

  或者说,困境中的沉淀,亦是破局的关键。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很多人都容易落进这样一个循环中:兴奋买书——舍不得拆封——积灰,似乎读书的进度永远赶不上买书的速度,旧的还没读完,新的又买了回来。

  豆瓣有一个小组的名字就叫“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作为豆瓣最大的书组,这里聚集了超过 55 万名爱买书的“书呆子”,但比起分享书,组员们似乎更热衷于分享“购书”秘笈。

  在这个小组,买书是一门技术活儿。

  对于各个平台的活动期间,商家设置的复杂规则,资深组员都能拎得清清楚楚:满 100 减 50,学会怎么将订单凑到整百元的倍数,属于入门水平;叠加使用满 600 减 100 的优惠券,从而以 3 折的价格拿下,才是正确姿势。沉迷于抢券、满减、低价,甚至近乎疯狂的组员不在少数。

  此外,分享购书后的成果,也是组内成员津津乐道的话题。

  小组中,有专门的晒书/房专区,很多人家里的书房像个小型图书馆,满满当当的书架是标准配置;更有甚者,会专门买房来藏书。

  正如小组简介写道:“买书时总有一种囤积的热情。阅读时却总没时间、没心情、没机会、没耐心。满架的字纸用怨恨的眼看我……所以,这里只谈买书和藏书……看与不看,再说吧。”

  比起分享线上图书店铺的热火朝天,线下实体书店在这里却很少被提及。

  基于全国 1 万余家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提供的采样数据,图书业咨询调查机构北京开卷信息今年年初曾发布《2020 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

  报告显示,2020 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为 970.8 亿元,其中电商渠道的码洋规模为 767.2 亿元,占据近 80% 的市场份额。(注:“码洋”是图书出版发行部门用于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的词语,指图书的原价与册数的乘积)

  线下实体书店,到底还有前景吗?

  实体书店的困局

  事实上,自图书电商出现后,每年都会有实体书店倒闭的新闻出现。

  一方面,消费习惯线上化早已成为一个大趋势,疫情则加快了这一进程。

  受疫情影响,实体书店在房租、人力资源、仓储等成本的重压下生意江河日下,客流量减少、销售额下降,有的最后不得不关店倒闭,其中不乏开业多年的老店与网红书店。

  今年 3 月,有着 30 多年历史的北京独立书店“盛世情”宣布停业。随后,书店在网上发布的一篇手写告别信小火了一把;8 月,开店 5 年位于静安寺芮欧百货的钟书阁静安店,也以一场主题为“被镌刻的书店时光”的两小时直播向读者道别,曾经的“最美书店”,也难逃闭店命运。

  另一方面,内卷的“价格战”让实体书店苦不堪言。

  早在 2010 年,京东图书刚刚上线时,京东和当当两大平台就曾为争夺图书市场发动了价格战。

  尽管恶战之后当当偃旗息鼓,但各类电商平台却在之后十年间纷纷崛起,针对图书的促销活动更加多样:满减、买赠、百亿补贴、拼团、VIP 会员优惠等等花样齐出。

  2020 年兴起的直播带货、短视频售书等新兴网店渠道,更是将低价促销作为了重点营销手段,部分网红带货的售书折扣甚至降至 3.5 折——这已逼近正常图书产品的硬性成本。

  对此,出版社与实体书店只能默默承受降维打击。

  此前,出版人邱建国就曾有感于出版社赔钱做图书的窘境,以及图书直播生态圈中的“全渠道最低价”“历史最低价”“九块九一本包邮”等低价促销现象,在《让人心疼的书》一文中由衷地感叹:对自己和同行们费尽心血做出的书感到心疼——心疼它的“贱”——被贱卖的“贱”。

  这一点也在《2020 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中有所体现。该报告提到,2020 年整体网店渠道售价折扣为 6 折,但满减活动以及促销几乎覆盖全年,而实体书店渠道售价折扣为 9 折,两渠道存在较大差异。

  这就导致,大多数人在线下实体书店,都是“只翻不买”,一旦看到喜欢的,会转而选择在线上搜索购买,毕竟更便宜,何乐而不为呢?

  在此情形下,实体书店“光靠卖书不赚钱”已成了近年来业内的共识。

  在图书价格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打造融合阅读、生活、美学、娱乐的多元化服务空间体系,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实体书店的生存法则。

  “书店+”模式能吸引年轻人吗?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2020 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95 后购书用户数量占比和件单价有相对明显的增长:25 岁以下用户占比从 2018 的 16.4% 提升到了 2020 年的 17.6%,95 后用户的件单价在 2020 年跟 2018 年相比,提升了 10%。

  拼多多发布的《2020 多多阅读报告》也指出,在文学小说书目订单中,95 后、00 后占比超 4 成,已经超过了 75 后读者的比例。

  这意味着,此前被视为消费潜力的 95 后似已成长为图书消费新势力。

  首先是选址以及装修品位越来越贴近年轻人,不少书店场地类型都会选择购物中心、商业区等热门商圈。

  不仅如此,明亮温暖的灯光、独具特色的装修,柔软舒适的座椅,这些以往被认为专属于咖啡馆的元素,现在也被搬到了书店中,再加上独特的具有文艺气质的店名,着实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诚品书店、西西弗书店、言几又、先锋书店、大众书局……书店不仅成了当代文青的打卡潮流地,有的甚至成了所在城市的必逛景点之一。

  例如书店+咖啡/茶饮、书店+杂货/文创用品、书店+文创活动/文化服务……在书店里边喝咖啡边读书,参加一场沙龙讲座,再顺带买一个文创用品,这种“书店+”的形式已成为一股风潮。

  今年,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剧本杀”也开始入驻书店,为“书店+”模式提供了全新选择。

  例如,七一建军节期间,上海的 1925 书局开启了一场“七一”特别版“追寻·前行”红色剧本杀,提供了《追寻》《觉醒时代》《黎明计划》等一批红色主题的剧本,吸引了不少外界关注。

  除此之外,“书店+影院” “书店+民宿” “书店+棋牌桌游”……“书店+”模式在跨界混搭的路上越来越会玩。不可否认,“书店+文娱活动”确实是最贴近 95 后年轻人喜好的选择。

  可以看出,处于夕阳产业的实体书店仍然韧性十足,还在积极地寻找新定位,探索多元化增长曲线,不断为自身增添新的活力。

  在经历漫长寒冬后,面对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变迁,实体书店经营面对着更多复杂的挑战。

  对书店经营者而言,如何将服务从基础的图书、茶饮、文创拓展到空间和内容,增加可盈利的书店产品,同时更好地打造书店 IP,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是实体书店“长红”必须面对的考验。

  无论如何,实体书店还有很多可为空间,短时间内不会被轻易淘汰。

显示余下内容
相关文章:
  1. 信用卡 PIN 码很容易猜测
  2. 神经元簇发能模拟 AI 学习策略
  3. 蜘蛛丝可能根本不具有抗菌性质
  4. 佳能因禁止无墨水打印机扫描被起诉
  5. DeepMind盈利后开始「买买买」!收购机器人模拟平台MuJoCo,全面开源
  6. 分析师:新MacBook Pro搭载自家芯片,苹果利润率更高了
  7. 格芯提交上市申请IPO,筹资约26亿美元
  8. 美股周二:中概股普涨 阿里涨超6% 高途涨逾12%
  9. 搭配自研处理器与安卓12,谷歌新机Pixel 6起价599美元
  10. 摩根士丹利:马斯克有望凭SpaceX成首位万亿美元富豪
  11. 《鱿鱼游戏》助奈飞三季度新增用户翻倍,股价近新高
  12. DOTA 2又上热搜了 为什么这次大家到处刷“猛犸”?
  13. 多位游戏巨头联合希望美国政府监管盗版和作弊网站
  14. Google Play Data Safety开始接受开发者申请:2022年将强制执行
  15. 价格欺诈投诉引发公益诉讼 京东“划线价”格式条款须整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