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手机壁纸

小米生态链进入“焦虑阶段”

文/王思原编/北渊来源:百略网(ID:wwwbailve)“第一阶段互联网,第二阶段是移动互联网,第三阶段是物联网。每个阶段都是万亿级别的风口。”这是2013年雷军对于当下互联网的判断,当时的小米已经趁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在智能手机领域站稳脚跟,正为进入下个阶段做准备。布局小米生态链,打造

NetSmell 出品

  文/王思原编/北渊

  来源:百略网(ID:wwwbailve)

  “第一阶段互联网,第二阶段是移动互联网,第三阶段是物联网。每个阶段都是万亿级别的风口。”

  这是 2013 年雷军对于当下互联网的判断,当时的小米已经趁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在智能手机领域站稳脚跟,正为进入下个阶段做准备。

  布局小米生态链,打造小米 AIOT,雷军的小米先人一步进入物联网阶段。

  在雷军眼中,与其自己做各类硬件,不如交给更专业更懂相关技术的人做;自己没有经验和技术积累,为了更快地进入这么多的生产领域,采用“投资+孵化”的方式,可以更快地占领市场。

  于是,一系列带有“MI”字 logo 的非智能手机产品应运而生。但经过两年发展,小米生态链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以及目标,直到 2015 年年初,雷军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喊出“小米的目标是让用户能够以手机为中心,连接所有的智能设备”,这是雷军首次对小米智能生态作出明确阐述,“链接一切”也成了小米未来发展的新目标。

  如今的小米生态链,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大生态链企业,并且保持领先,但是随着智能生态市场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玩家的加入,小米生态链该如何书写接下来的篇章呢?

  小米生态链的崛起之路

  2013 年,“小米生态链”第一只产品在当时还名为小米官网的平台上发售。一款贴有“MI”字 logo 的充电宝横空出世,靠着吊打当时市面上普通充电宝的性能以及其 69 元的售价,一举改变了当时国内充电宝市场的格局,这让小米看到除了手机外的其他盈利可能性。

  当然,让小米真正沉下心做生态链的原因或许是因为主业智能手机的不景气。

  2014 年一份报告指出,“从未来三年时间段来看,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转为成熟换机市场,年出货量将稳定在4-4.5 亿左右的规模。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20% 成为每家厂商的市场份额红线。”

  事实也是如此,2014 年到 2016 年三年时间,小米手机出货量分别为 6107 万、6655 万、5542 万,与此同时,国内手机市场也在趋于饱和。2014 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 3.89 亿部;2015 年出货量 4.34 亿台;2016 年出货量 4.65 亿台。

  2014 年的小米深知,没有新技术的出现,智能手机短时间内一定不会有太大突破。那么,小米如何保持企业的快速增长,以及在资本市场的强势“吸金”地位?

  徘徊在物联网门口的小米喊出了“链接一切”的口号。

  依托手机主业开发周边产品是小米生态链布局的第一步,充电宝、耳机、手环等等收获了一致好评。而有了可以借鉴的门槛之后,小米生态链先后布局了路由器、插座、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摄像头等各类产品,“MI”字 logo 也从手机周边印到了智能硬件和生活耗材上。

  并且得益于小米极为庞大的“米粉”群体,小米生态链的众多产品几乎不需要花费太多营销费用就能够被广大用户熟知。

  最为关键的是,小米生态链一直都在坚持所谓的“爆品策略”。作为小米营销三大基石之一,在小米生态链发展的前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销量很好的产品产出,小米手环、小米扫地机器人等等,这些在“爆品策略”指引下做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同品类商品的第一名。

  在有了销量支撑后,小米开始搭建 IoT 平台,开放平台入口,把标准应用于现有的硬件厂商,一套系统连接生态链的所有企业。小米生态链产品中纷纷加入 loT 模组,并且开发相关 APP,自此以小米手机为中心的米家生态搭建完成,所有设备也都被连接到了小米的终端。

  不得不承认,小米生态链为小米增添了极强的抗风险能力,也为小米带来肉眼可见的收益。

  根据小米 2018 年财报显示,IoT 及生活消费品收入达到 438 亿元,占总收入的 25%,而且连续三年以来,该项数据都保持着 80% 以上的增速,总营收额仅次于小米手机业务;2019 年,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收入为 621 亿元,同比增加 41.7%;2020 年,IoT 及生活消费产品部分的收入为人民币 674 亿元,同比增幅为 8.6%。

  但是在一轮高速增长后,小米生态链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企业不稳,产品亦难

  打开小米有品官方,里面陈列着小米生态链中的各种产品,并且这些产品都拥有相对统一的设计风格,这就会导致消费者很难区分出彼此的区别,但实际上,不同产品背后有不同生态链企业,这些企业与小米之间的关系也并不相同。

  曾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曾说,“离手机近点的早点干,离手机远点的晚点干,离用户近的早点干,离用户远的晚点干。”

  小米生态链从一开始就遵循这样的逻辑,手机周边产品为第一发力点,智能硬件是第二发力点,第三则是生活耗材。

  所以这就会导致,生产小米生态链的核心产品的企业一定程度上要比其他小米生态链企业占据优势,相对来说也更容易做大。

  生产小米充电宝的紫米,是小米生态链最早期的成员,因为和小米关系密切,紫米从创办到产品上市,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并且紫米充电宝上市一年就售出 2000 万支。要知道紫米团队主要负责产品方面,品牌、用户、渠道、营销等都由小米一手包揽。

  与紫米拥有相似经历的还有生产小米手环的华米,生产小米耳机的万魔声学等,这些企业被外界称为小米嫡系,经常会出现在小米发布会上,而且常年占据小米官方商城的重点推荐位,也经常能够得到小米的流量支持。

  但是与之相比非小米重点业务,后期加入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成员,待遇要差上不少。床垫制造商趣睡科技因为其在小米生态链中的定位与其他更接近手机的企业相比并非重点,所以在加入小米生态链后,趣睡科技并没有获得太大曝光,甚至其产品在小米有品官方也相对难寻。

  小米对生态链企业之间的区别,也体现在品牌使用上,自从 2016 年小米生态链战略升级、推出新品牌米家之后,生态链企业想要直接挂上小米的 logo 变得更加困难,但小米生态链的早期成员,却依然可以继续使用小米品牌。

  此外,由于小米追求极致性价比,无论是生态链成员还是小米本身,能够获得的利润并不高,但是小米生态链企业在发展自主品牌时,更希望得到更高的合理利润,这就会使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冲突。

  例如华米科技,借助小米生态成功上市发家后,推出自主品牌 Amazfit,且定价只略低于华为同类产品;万魔声学也推出自有品牌 1MORE,售价也要远高于小米售卖的万魔声学制造的其他产品;石头科技在 2018 年就已推出自有品牌,且自有品牌营收超过总营收的 50%。

  除了追求更大利润外,小米生态链成员推出自有品牌更是想减少对小米的依赖。虽然小米构建的生态链是非常高效的,但其本质是有利于自身业务发展,而对于生态链中的企业可能并不友好,“机械化”的管控以及过度压低企业利润,对于新兴企业所产生的效果,有可能成为它们“反目”小米的原因。

  生态链企业脱离小米独立发展或者在寄小米下开拓自有品牌,这对于小米来说都不是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小米将会多上一些“最了解小米产品”的竞争对手。所以,如何平衡好生态链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小米与各生态链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雷军和他的小米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然,小米生态链除了上游企业存在一定问题外,产品方面也正在变得非常艰难。

  米家的出现无疑将小米生态链产品变得更加丰富,但是 SKU 数量的暴增从而也会产生很多质量问题。在“黑猫投诉”等投诉平台上可以看到与小米生态链相关产品存在大量投诉内容,而这些品控上的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毫无疑问都是要小米来背锅的,这非常不利于日后小米生态链冲击高度,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小米本身冲击高端的夙愿。

  并且随着一些老牌企业逐渐互联网化,小米生态链产品在专业性上的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其在功能以及质量上往往会输给一些同价位大牌产品,并且比起创新功能,消费者更在意的是基础功能和附加价值,也就是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售后,这方面小米生态链的产品显然不如在行业内已经耕耘多年的品牌企业。

  所以现在的小米生态链在过于缺乏行业积累的同时,还在不断拓展品类,以价换量,以量换利,但是长远来看,这难免会消耗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任,造成一系列不可逆的后果。

  多强“猎食”IoT

  小米生态链的成功与其早于其他厂商的起步时间脱不开关系,然而在吃尽红利后,势必会迎来一场“大战”。

  2015 年 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包括 LG、三星、TCL、海尔等企业都展示了以突出智能家电为核心的智能家居概念,并且经过几年发展也都在智能家居方面也都有了不错的成绩。

  当然,入局的不止传统家电企业,国内各大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加入。

  因为互联网厂商本就有自己独立的生态系统,可以吸引各类智能硬件厂商加入自己的生态链当中。百度、腾讯、阿里等都建立了智能硬件开发平台,并且发布智能音箱等硬件产品。虽然在硬件数量方面小米生态链遥遥领先,但是从平台运营角度来看,互联网企业要比小米更有优势。

  然而最需要小米担心的还是它的老对手,一众智能手机硬件厂商。

  2015 年华为开始布局智能家居,但前几年的进展一直不算太快,但是 2018 年华为智选的推出,华为在 IoT 方面的有了明显提速,2021 年更是推出“1+2+N”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为小米生态链的发展增加不少难度。

  2018 年 vivo 推出 Jovi 物联,以另一种方式进入 IoT 领域;2020 年推出 TWS 以及智能手表,在 IoT 市场分得一杯羹。

  2019 年年初,OPPO 成立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发力 IoT 设备。随后 OPPO 推出智能耳机、智能手表等智能硬件产品。2020 年 9 月 OPPO 推出“智美生活”,发布智能电视,并且与美的达成全面合作。

  此外,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也都盯紧了 IoT 这个风口,并且一直在找机会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不得不承认,目前放眼国内甚至放眼全球,小米生态链都是最顶尖的存在,但是相对来说小米已经过了那个高速增长的阶段,且“风口之下必有勇夫”,在越来越多玩家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后,小米生态链还能否有出色表现,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显示余下内容
相关文章:
  1. 信用卡 PIN 码很容易猜测
  2. 神经元簇发能模拟 AI 学习策略
  3. 蜘蛛丝可能根本不具有抗菌性质
  4. 佳能因禁止无墨水打印机扫描被起诉
  5. DeepMind盈利后开始「买买买」!收购机器人模拟平台MuJoCo,全面开源
  6. 分析师:新MacBook Pro搭载自家芯片,苹果利润率更高了
  7. 格芯提交上市申请IPO,筹资约26亿美元
  8. 美股周二:中概股普涨 阿里涨超6% 高途涨逾12%
  9. 搭配自研处理器与安卓12,谷歌新机Pixel 6起价599美元
  10. 摩根士丹利:马斯克有望凭SpaceX成首位万亿美元富豪
  11. 《鱿鱼游戏》助奈飞三季度新增用户翻倍,股价近新高
  12. DOTA 2又上热搜了 为什么这次大家到处刷“猛犸”?
  13. 多位游戏巨头联合希望美国政府监管盗版和作弊网站
  14. Google Play Data Safety开始接受开发者申请:2022年将强制执行
  15. 价格欺诈投诉引发公益诉讼 京东“划线价”格式条款须整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