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这7个陷阱,让你创业路上更进一步
本文作者为David Semerad,是数字应用开发公司STRV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以这些年来与创始人合作的经验,告诉科技创业者们如何避免创业失败。
注:本文作者为David Semerad,是数字应用开发公司STRV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以这些年来与创始人合作的经验,告诉科技创业者们如何避免创业失败。
在当今创业圈,光有一个精彩的创意还远远不够。每一个创业成功的故事背后,都有无数次失败的尝试。但是终究我们还是有办法避免成为创业路上的铺路 石。一般来说,创业公司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过于急切地做太多尝试。坦白讲,不争不炫不高调竞争,反而是你日后隆重登场的优势。
这跟你有多少资金或者是不是Y Combinator或500 Startups的校友没有关系,甚至跟你是否有没有无限动力成为下一个埃隆·马斯克或马克·扎克伯格也没关系。当然这些因素也很管用,然而真正能助你在创业路上成功的基本哲学是:创业伊始越简单越好。
这条原则来自Eric Ries,我自己创办STRV这家移动与网络开发创业公司时就是照着这个原则来的,并亲身验证了它的准确性。在过去十年里,我也跟美国的上百家创业公司合 作过。简单看一眼企划书,我就能判断这个方案是否能成功或者失败。多半,成功的创业公司往往在起步的时候目标很简单清晰。
Brandon Asherian说,“一开始的时候发布最基本、最核心功能的应用,可以让你的开发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之后你可以通过迭代继续增加人们喜欢的新功能。所以,轻装上阵可以帮你节省时间和资金,也可以快速地了解新信息。”
Asherian正说到了点子上,就像我大部分客户一样,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总是观点相近。
但是连续创业者Razmig Hovaghimian,我的另一个客户,倒是提出了另外的见解,他说:“首席执行官的第一任务是在产品找到市场定位之前保证有足够的资金可以使用。我的 经验是,你不能保证创业公司一定会成功,大多数最后都走向了失败。如果要我说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的因素是什么,我认为团队意识、忠实的用户群以及具有规模 的单位经济效益。”
依我看来,技术创企的成败有7个关键因素,其中当然也包括了Asherian和Hovaghimian提到的要点。谨慎地避开这些陷阱,我相信成功不会离各位太远。
1.不必生产一个完整的产品,每次都做好最有价值的产品(MVP)就可以了。
这些年来,很多来到我的公司STRV的创业创始人总想在产品正式发布之前,就已经具备他们预设的各种功能。这是个误区。Reis曾在他的书中就反复强调,创业初期,应从开发MVP开始,把重点放在测试基本的假设和核心功能之上。
2. 不要急着向移动端发展。
作为一个管理着一个150人的移动开发公司,你一定想不到我居然会这么说。但是说实话,坦诚是我的一大优点,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们获得移动端用户 的成本很贵很贵。每一次下载的成本在3-4美元之前。更大的问题是20%的用户下载之后不会打开应用,另一大部分用户则根本不会注册应用。你也可以花20 美元或更多去买一个活跃用户,不过这也解决不了长期问题。移动端的发展速度很慢,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我建议还是先把应用开发缓一缓。虽然应用很棒,也是让 用户与你的服务交互的一个方便渠道,然而前提是你得有用户。否则,还是先从网络开始吧。
3. 不要再UI设计上浪费时间。
UI设计再好看也不会成为一大卖点,不会给你增加下载量。从用户的角度来说,UI其实并不太重要,用户更在意实际的产品和服务,所以抓住产品这个重点。
4. 用两个月的时间准备产品发布,不能拖再久。
产品开发期间,你很难了解到用户的需求。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发布你的产品,哪怕还存在缺陷。然而不用担心,用户会告诉你他们哪个功能重要,哪个缺陷他们无法忍受。一般来讲,如果你对即将发布的产品非常满意,显然你已经浪费了不少时间。
5. 生产成本可能要超出预期,这一点要做好心理准备。
在STRV,我们经常可以在软件开发阶段立刻预测出哪些进度可能会推迟,然后会提醒我们的客户一切进展会比预期的时间要长。所以当你在安排自己的发布日常时,务必把延期这个因素考虑在内,确保手头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度过创业最初的两年困难期。
6. 对用户下载你的应用别抱太大期望。
永远不要寄希望于用户主动下载你的应用。我经常会提醒客户,分销才是王道。如果你做不到持续提高应用的吸引力,没人会来下载,然后你的应用也会消失在激烈的竞争中。对于避免“移动滑坡”,我个人认为最有用的就是法子就是自然流量、付费安装以及依靠影响者传播等等。
7. 不要过度开发产品。
这样做的后果会让你错失关键时刻。产品的开发满足你当下用户的需要足矣。如果有什么不完美之处,日后有的是时间修补改进。我们曾经按照1000万用 户的流量去开发一款应用的后台,结果在发布的第一周我们只吸引了几百个用户。从中得到的教训就是,技术永远跟眼下的业务需求看齐,未来还长着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