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余震”:数十万机构转型,百万从业者迷茫,各地家长退费难
做大教育生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文/巴九灵来源: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今天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落地的第19天。“大地震”早已过去,但“余震”未了。百亿市值蒸发之后,波及到几十万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转型潮”“倒闭
做大教育生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文/巴九灵
来源: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
今天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落地的第 19 天。“大地震”早已过去,但“余震”未了。
百亿市值蒸发之后,波及到几十万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转型潮”“倒闭潮”,超百万从业者面临何去何从的迷茫,还有各地家长面临“退费难”。
“余震”之一:教培机构大撤退
过去的 2020 年,整个国内 K12 教育的融资额达到 540 亿元,达到历史最高点。
今年以来,因为政策收紧,K12 教育忽然不香了,紧接着就是资金的流出。
根据“双减”政策,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政策已经一锤定音,让教育的归教育,资本的归资本。
“去 K12 化”后,头部教培机构紧急转型,自救谋出路。
◎ 新东方杭州、北京等校区先后成立素质成长中心,课程涵盖编程、机器人、美术、口才、书法、国际象棋、国学等;
◎ VIPKID 自 8 月 7 日起停售涉境外外教新课包,将上线成人课、双语非遗文化素养课、中教口语课和境内外教课;
◎ 高思教育发布 ASQT 产品体系,主打素质教育和陪伴;
◎ 鲸鱼小班不再售卖“境外外教课程”,推出“境内外教直播课程”;
……
转型迫在眉睫,但又谈何容易。更何况,眼下的业务线关闭、裁员、退费,更加紧急和棘手。
“余震”之二:从业者何去何从
或许可以用那句“时代的一粒沙,压在个人头上便是一座山”,来形容教培行业百万从业者当下的处境。
脉脉 App 上有一个教育培训行业圈,成员达 85.4 万,几乎每一分钟都有教培行业从业者在发布动态。
讨论热度最高的是关于裁员赔偿。其中,8 月 5 日,字节跳动旗下大力教育火速裁员,但因为“补偿N+2,不受 6 个月回流期限制,剩余年假调休假全部双倍折算”,被称作是“业界良心”。
也有不少从业者在脉脉上爆料自己遭遇的不公正裁员情况。比如,有豌豆思维员工爆料,约谈告知裁员补偿只能给到N,且是被打了折扣的N,如果不签字将会强制解除劳动合同,甚至将干扰后续找工作背调。
此外,已经有部分教培机构开始拖欠工资。
对于这些从业者来说,被裁员已是预料之中,未来该去往哪里才是最大的困惑。
“余震”之三:家长退费难
有媒体梳理北京 12345 热线统计发现,从 7 月 1 日—27 日,市民反映培训机构退费问题的诉求超过 4000 件。“双减”政策落地后,仅 7 月 25 日—27 日中午,涉及培训机构退费的相关诉求就达到 1084 件。
前期靠资本输血的教培机构,在资本撤离后纷纷“裸泳”。部分机构突然停业、关门跑路、变更注册地址等,令众多家长面临退费难题。
“双减”政策的重锤落下,旨在让教育更公平。昔日被资本热捧的 K12,正在告别一个时代,但也留下了一地鸡毛,有待好好梳理和修复。
一地鸡毛如何梳理?
小巴采访了教培行业的从业者、教育学者、律师,来聊一聊从业者的现状,教培机构的去向,以及不合理裁员、机构跑路留下的法律问题。
我在你拍一公司担任教师管理岗位,我是主讲老师,同时负责带主讲团队。
裁员来得非常突然,8 月 5 日宣布裁员,当天就办理完离职手续。
对于公司的裁员行为,我们理解,毕竟是政策原因,我们此前也有所察觉。公司的处理也比较到位,老师端对应给补偿,家长端集中退费。我们拿到的补偿是N+2,大家也很满意。
我们主讲老师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没有好好跟孩子告别就突然离开了。真的很难过,说出来不怕笑话,为此还哭了好几场。
对于像我这样的北漂来说,在一些教育机构可以实现理想,但现在的确存在教育资本化现象。这个政策也确实能很好干预,让教育回归本质。
我选择教育行业,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热爱教育、热爱孩子,所以也希望在之后的市场中存在用心做教育的机构。
有人会说,没法待在教育机构,我们可以回学校,让优秀的师资回归本源。学校虽然稳定,但无法给我们发挥个性化教学的空间。
说到转型,教育是一门深耕职业,教育从业者过于垂直,能转型的很少,除非自己的T横轴足够长。不然,还真得好好想想,未来何去何从。
目前我正在观望,这段时间太累了,歇一会。目前形势过于险峻,一天一个样,就算现在草草入职,说不定也得被裁。等这个月政策完全落地了,或许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了。
考虑到培训机构采取预付款经营模式,以及校外培训业体量大,从业人员多,要求所有校外培训机构都马上按“双减”意见的要求,停止暑期学科培训“急刹车”,是要不得的,需要采取逐步稳妥推进的方式,给培训机构缓冲期与转型期,让学科培训机构逐渐退出与转型。
落实监管措施后,学科类培训的失业人员的流向,一是转行求职,二是可能转为做“地下”生意,包括做上门家教,或者在小区里租房开展“别墅培训”。
后一种流向尤其值得关注。如果出现这种流向,则意味着推进“双减”政策的实际减负效果不理想,家长无法通过合法的渠道送孩子上学科培训班,培训转到地下,孩子的负担难以得到减轻。
如果只监管培训机构,不疏导家长的培训需求,将很难起到减负的实际效果。
要疏导家长对培训的需求:
◎ 一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落实学校自主权,尽量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 二要学校、社会更多履行教育职责,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与假期托管服务;
◎ 三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
否则会和过去历次减负一样,越减学生的负担、家长的焦虑越重。
政策落地后,校外培训机构当前的经营策略有六:
1. 逐渐退出义务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
2.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做大面向普通高中的学科类培训;
3. 转型投身非学科类培训,包括体育、艺术、科技培训;
4. 为学校提供托管服务(包括课后服务与假期托管服务);
5. 向0—3 岁托育发展;
6. 向成人与职教领域发展。
其中,向成人和职教领域转型的政策风险最小,但也最难,这一块业务的社会需求并不旺,已经挤满机构。
此前,一些机构还谋划强化高中教育业务,但“双减”意见提到,对面向普通高中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参照本意见有关规定执行。这给这类转型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转型进行0—3 岁托育,貌似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的托育供给难以满足家庭的需求。然而,为配套开放三孩政策,国家对托育服务的定位是“普惠”。要提高生育意愿,就要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治理学科类培训的目的正在此,国家怎么可能治理了学科类培训,却纵容托育产业化呢?
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假期托管服务,会购买第三方服务,但是,由于托管服务本身定位是公益的,机构介入,也必须基于公益,想要从中获利很难。
校外培训机构一窝蜂转向非学科培训,会是机构转型的主流,但也需谨慎。一方面,这一市场本来就已经基本饱和;另一方面,如果机构按之前的套路,扩大非学科类培训市场,刺激家长的焦虑。国家很可能调整对非学科类培训的监管措施。
尤其是体育、艺术培训,由于体育和艺术(美育)已经纳入中考,与之对应的培训需求会增加,但当培训带来严重内卷时,相关培训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所以,校外培训机构在转型时,一定要搞清楚一个基本事实,做大教育生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还想通过搞教育培训做大机构、上市,大概率怎么转型都会碰壁。继续做教育培训,必须坚持做教育。站在做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教育选择的角度,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对受冲击最大的教培机构的经营者、从业者及学员家长来说,从道德层面看,最理想的状态是机构经营者有所担当,尽最大努力去应对困难解决问题;从业人员及学员家长和机构互相体谅共渡难关。
但法律之外才是道德,现实中真实的状况往往是一地鸡毛,只能诉诸法律解决各方利益诉求。
对学员家长来说,其和教培机构之间是合同关系。因为政策原因导致的教培机构履行不能,学员家长可以向教培机构主张解除合同,要求退还已交但未上课部分的费用及相应资金占用成本。
如教培机构有恶意违约的情形,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还可以向教培机构主张违约金。无论教培机构是否有清偿能力,学员家长的最优选择一定是抱团,在法律框架内通过谈判、诉讼等方式寻求解决方案。
对于教培机构从业者来说,其和教培机构之间是劳动合同关系。如果遭遇了不合理的裁员,其依法可以向用工单位主张经济赔偿金。如果遭遇了明显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变相裁员,也可以依法提起劳动仲裁申请解除劳动关系,并以用工单位有过错为由主张经济赔偿金。
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商定补偿。
对于教育培训机构而言,正确的应对方案应该是结合企业的资金状况,准确评估企业未来,开诚布公和学员家长、员工谈解决方案。如果实在无力承担退赔或者无力经营,还可以申请破产。
无论如何,跑路或者变相裁员都是毫无担当的做法,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还更容易激化矛盾。
当然,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让“双减”政策带来的冲击由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者和从业者及学员家长来承受,也有失公平。
从政府层面看,如果可能,相关职能部门提前介入主动引导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者和从业者及学员家长共同应对解决,会是一个更理想的方案。
相关文章:
- 信用卡 PIN 码很容易猜测
- 神经元簇发能模拟 AI 学习策略
- 蜘蛛丝可能根本不具有抗菌性质
- 佳能因禁止无墨水打印机扫描被起诉
- DeepMind盈利后开始「买买买」!收购机器人模拟平台MuJoCo,全面开源
- 分析师:新MacBook Pro搭载自家芯片,苹果利润率更高了
- 格芯提交上市申请IPO,筹资约26亿美元
- 美股周二:中概股普涨 阿里涨超6% 高途涨逾12%
- 搭配自研处理器与安卓12,谷歌新机Pixel 6起价599美元
- 摩根士丹利:马斯克有望凭SpaceX成首位万亿美元富豪
- 《鱿鱼游戏》助奈飞三季度新增用户翻倍,股价近新高
- DOTA 2又上热搜了 为什么这次大家到处刷“猛犸”?
- 多位游戏巨头联合希望美国政府监管盗版和作弊网站
- Google Play Data Safety开始接受开发者申请:2022年将强制执行
- 价格欺诈投诉引发公益诉讼 京东“划线价”格式条款须整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