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半巨亏242亿!商汤高估了深度学习,下错了棋?
作者/yaxin瘦瘦来源:新智元(ID:AI_era)背靠谷歌DeepMind才实现历史首度盈利。招股书显示,商汤三年半研发开支近70亿,累计亏损242亿。一路走来,商汤限于困局的根源之一便是高估了深度学习的能力边界。三年半研发开支近70亿,累计亏损242亿。AI这门
作者/yaxin 瘦瘦
来源:新智元(ID:AI_era)
背靠谷歌 DeepMind 才实现历史首度盈利。招股书显示,商汤三年半研发开支近 70 亿,累计亏损 242 亿。一路走来,商汤限于困局的根源之一便是高估了深度学习的能力边界。
三年半研发开支近 70 亿,累计亏损 242 亿。
AI 这门生意好像越来越不好做了。
近日,商汤科技已向港交所递交 IPO 申请。招股书显示,商汤近三年半累计扣非净亏损 242 亿元。
有网友便提出疑问,这是科学家的狂欢吗?
云从亏损近 30 亿,依图三年半累计亏损超 72 亿,旷视累计亏损 150 亿。
如今,AI 四小龙冲刺 IPO 举步维艰。
就连一直以“强研发”和“烧钱”著称的 DeepMind 背靠谷歌才实现历史首度盈利。
在 AI 赛道上,商汤距离自我造血还有多远?
源起实验室,汤晓鸥带队创商汤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商汤一名蕴含深意。
2014 年 3 月,汤晓鸥团队在香港中文大学发布了 GaussianFace 人脸识别算法,在 LFW 数据库上准确率高达 98.52 %。
这一算法在当时首次突破了人眼识别能力,因此汤晓鸥声名鹊起。
紧接着,6 月份发表的 DeepID 系列算法,逐步将人脸识别准确率提升至 99.55%,开启了整个人脸识别行业技术落地的时代。
汤晓鸥实验室的三个人脸识别算法占据了 LFW 识别率的前三名,而 Facebook 的 DeepFace 也只位列第四。
至此,IDG 资本合伙人慕名而来,凭借此算法,汤晓鸥团队拿到 IDG 资本投出的数千万投资。
在 2014 年,AI 还是个冷门营生。
而汤晓鸥带领团队走出实验室,并于 2104 年 10 月成立了商汤科技。
成立伊始的乐观自信让商汤走上了一条扩张、“大跃进式”的融资道路。数据显示,商汤目前已融资 12 轮,共计 38 亿美元。
在人员上的扩张也毫不吝啬,汇聚许多顶尖人才。
5000 多名员工,开发人员占七成,其中教授 40 名,博士 250 多名。
人才云集必然是超高的薪水,3593 名研发人员共计获得 15.7 亿人民币的薪资,人均年入 43 万。
脉脉人才大数据显示,商汤、科大讯飞、数美成为 2021 年 AI 人才吸引力最强的三家人工智能企业。
董事和高管薪资更是夸张到让人震惊,10 名董事和高管共获得 6.8 亿薪酬,人均年入 6800 万。
巨轮融资,高精尖人才,高薪资,这一切都彰显了商汤在扩张上魔鬼般的疯狂。
而商汤目前真实现状如何?
高估了深度学习,下错了棋
深度学习包打天下,事实真是如此吗?
成立于 2014 年的商汤科技基于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平台,专注于打造人工智能视觉技术,包括处理,感知,机器人和无人驾驶等多个行业。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描述称,按 2021、2021 年的营收来计算,商汤科技是亚洲最大的 AI 公司,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视觉软件公司。
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慧骑车时商汤科技四大业务板块,其技术都是来自商汤科技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Sensecore。
Sensecore 的本质是一套算法,能够将非结构化数据转换成数字信息,最终实现数据分析的能力。
正如一位网友指出,“商汤的战略错误的根源不复杂,就是高估了深度学习的能力边界。”
商汤的业务基础是 AI 基础能力以及行业解决方案,按照成立初期的想法,只要开发通用软件就可以在所有场景中通用,并未定制个性化的开发。
通过在榜单上不断刷榜,就足以证明其算法是不同场景中应用的最优算法。潜在客户也必然从榜单来选择优秀供应商。
然而,当前神经网络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撑起大规模的场景应用。
神经网络在更大程度上依赖“数据”,输入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那么当转换到大规模应用场景中,这个模型/算法不知道要做什么了,根本无法实现应用。
现在 AI 应用场景非常多,就比如公司出入使用人脸识别,对客户消费行为统计,银行服务等等,这都称为时下刚需。
而商汤如今的困局在于,现实与远景差距太大。
大量支出研发和人力成本,与其打造全景化 AI 大平台,还不如深耕垂直领域。
网友:就像红楼一样,终究是梦一场
“就像红楼一样,终究是梦一场: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其实都懂”
@甲鱼
程序员的工资来源只有一个产品落地。而商汤公司,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产品单一,只有“解决方案”。
假设他要和腾讯合作,他不仅要和腾讯合作,为其提供解决方案,同时作为一个纯 AI 公司,还要和腾讯的 AI 部门竞争。这样导致他的产品根本无法落地。
@诗与星空
大量并不直接面向市场的科学家们,在公司潜心做学术,他们发 Paper 讨论高端精尖技术,已经远远脱离了客户们的需求。
没有客户,何谈盈利?
@GuoXun
想要突破,还需要持续的解决算力,数据,算法中最关键的算力问题,并且进一步突破因果模型。
商汤科技投资 56 亿元巨资打造其 AI 新行算力中心。
准确说,就是提供一个平台,里面有开源算法,算力,然后完全按照 AI 模式来生产自己需要的 AI 能力。
网友揭露,“深度学习并不是人工智能,商汤倒闭无悬念,但是高管却跟联想高管一样赚足了钱,即使最后留下一地鸡毛,也可以拍拍屁股走人”
还有网友表示,“小公司自己的算法虽然没商汤的好,但是符可以自定义需求。商汤这样 AI 公司提供的算法虽然结果准确,但是不能根据我们的产品需要进行小的定制化的修改,那还是没法用。还不如自己的算法工程师肝一肝做的准确率差点的算法。”
如果 AI 不能在深度学习领域引发新一轮的范式革命,那么这些困于圈内的公司如何才能破局?
相关文章:
- 信用卡 PIN 码很容易猜测
- 神经元簇发能模拟 AI 学习策略
- 蜘蛛丝可能根本不具有抗菌性质
- 佳能因禁止无墨水打印机扫描被起诉
- DeepMind盈利后开始「买买买」!收购机器人模拟平台MuJoCo,全面开源
- 分析师:新MacBook Pro搭载自家芯片,苹果利润率更高了
- 格芯提交上市申请IPO,筹资约26亿美元
- 美股周二:中概股普涨 阿里涨超6% 高途涨逾12%
- 搭配自研处理器与安卓12,谷歌新机Pixel 6起价599美元
- 摩根士丹利:马斯克有望凭SpaceX成首位万亿美元富豪
- 《鱿鱼游戏》助奈飞三季度新增用户翻倍,股价近新高
- DOTA 2又上热搜了 为什么这次大家到处刷“猛犸”?
- 多位游戏巨头联合希望美国政府监管盗版和作弊网站
- Google Play Data Safety开始接受开发者申请:2022年将强制执行
- 价格欺诈投诉引发公益诉讼 京东“划线价”格式条款须整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