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AI换脸拯救一部戏,可行吗?
文|陈思来源:光锥智能(ID:guangzhui-tech)除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功能外,AI换脸也逐渐引起了一些影视制作公司的关注,当演员由于一些原因无法出演,是否可以用AI换脸的技术顶替?这样的做法又会引起哪些争议?前有“电音歌手”吴某凡涉嫌性侵面临牢狱之灾,后有新晋流量张某瀚发表不
文|陈思
来源:光锥智能(ID:guangzhui-tech)
除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功能外,AI 换脸也逐渐引起了一些影视制作公司的关注,当演员由于一些原因无法出演,是否可以用 AI 换脸的技术顶替?这样的做法又会引起哪些争议?
前有“电音歌手”吴某凡涉嫌性侵面临牢狱之灾,后有新晋流量张某瀚发表不当言论遭全网抵制,这些流量明星是越发不让人省心了,犯的错也是一次比一次出圈。
在法律与道德面前,这些劣迹艺人都将接受应有的惩罚,但与这些艺人有合作的企业们却愁坏了。
尤其是与吴某凡合作的某剧组,以他为男主演的电视剧上映在即,却突然遭遇这样的变故,对于同组其他演员、制作方、投资方来说,这都是巨大的损失。
按照广电总局在 2014 年下发的“封杀劣迹艺人”的通知文件,“在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中,对于有上述违法行为(指吸毒、嫖娼等违法行为)和丑闻劣迹者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制作的影视剧、影视节目、一律暂停播出(点播)。”
这意味着,吴某凡参演的这部电视剧将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放弃播出,要么将他的戏份删减后再播出。
选第一条,则意味着该剧3~4 亿的巨额投资彻底砸手里了,于投资方来说,这条路一般是下下策;选第二条,似乎也不太现实,毕竟这位流量小生是男主演,把他的戏份全都删了,这部剧也没什么可看的了。
于是,有人提出建议,给出了第三个可能选项:是否可以运用 AI 换脸技术,把另一位男演员的脸换上去,进而满足各方需求,让该剧顺利播出?
演员翻车,AI 换脸能补救吗?
先说结论:能,但是难。
从娱乐性上来说,AI 换脸确实是最近比较热门的娱乐内容,相信读者们也看到过不少 AI 换脸的恶搞视频。
比如,前段时间在B站大火的“肌肉金轮”系列,就是网友把知名游戏主播的脸,换在了国外某个肌肉男网红的身上,其逼真程度一度让部分网友以为,自己一直关注的主播竟然私下健身并取得了这么好的效果:
(左:原版视频;右:AI 换脸后来源:哔哩哔哩)
此外,换脸二创的视频作品在B站、微博、抖音等平台也颇受欢迎。
B 站 Up 主“电影七十二变”就在个人频道发布了不少 AI 换脸的作品,比如,将中国演员的面孔换在欧美电影角色身上,于是就出现了“沈腾版钢铁侠”、“赵四版伏地魔”等一系列有趣的作品:
(沈腾版钢铁侠来源:电影七十二变)
那么,既然有足以以假乱真的技术可用,为什么我还说这事儿有些难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技术门槛
如果要采用 AI 换脸技术,最先要考虑的就是技术门槛的问题。
先来看几个反面典型。
AI 换脸替换劣迹艺人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20 年一部名为《了不起的儿科医生》的电视剧就采用 AI 换脸技术替换了剧中一位劣迹演员。
但是根据观众的反馈,这张用 AI 替换后的脸,怎么看怎么别扭:
(来源:电视剧截图)
另一部名叫《三千鸦杀》的网剧同样因为演员的问题,不得不采用 AI 换脸技术进行补救。但是经过 AI 替换之后的效果,给观众带来的只有更加“惊悚”的观看体验:
(来源:电视剧截图)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剧组采用的技术可能偏初级,另一方面则可能是换脸技术本身的短板。
AI 换脸的一般流程是这样:首先,给出原片段,让 AI 识别出将要替换角色的脸部位置,据了解,目前先进的识别模型精度已经可以达到 98%;其次,通过寻找面部具有鲜明特征的区域,机器可以确定每一帧中人脸的朝向、表情,进而将待换脸视频中需要插入的人脸与素材匹配起来;最后,再通过合成技术,对光线、阴影等细节进行调整,就可以完成换脸。
但是!在这套看似简单的流程中,影响换脸效果的因素其实不少,其中最主要的是下面几个:
1、替换目标与被替换目标所处的环境,以及视频本身的质量。这是最好理解的一层,替换目标与被替换目标的脸型、表情、角度、背景、光线等等都会有差异,比如,如果被替换目标在阴影里,这首先对目标识别就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在后续执行替换与合成的过程中,也就自然不会那么容易;而从视频的角度来说,连贯性越好、画面越稳定,则替换效果会越好,目前热门的 AI 换脸视频里,很少能看到大动作、战争场面的片段,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作者注:可能有人会用《速度与激情7》来举反例,要注意的是,电影里保罗·沃克去世后的大部分动作戏是由他弟弟完成的,两人本身有相似的外貌,且剧组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抠像合成技术,真正用到 AI 换脸的只有电影最后的微笑。)
2、合成质量。从前文中两个翻车案例不难看出,好的 AI 换脸效果应该是让人感受不出替换痕迹的,一如好的整容效果是让人感觉不到这人哪里动了刀一样。但是目前在视频场景下,能够做到完全看不出痕迹的技术似乎还没有,网络上能看到的 AI 换脸视频片段,或多或少都能让人感觉到一些合成的痕迹,片段尚且如此,电影、电视剧这样的长片就更难了。
而吴某凡参演的还是一部仙侠剧,其中定然少不了飞来飞去的戏码,因此想在这样的剧集里使用 AI 换脸解决问题,从技术上来说首先就是一个字:难。
(2)成本问题
技术问题之外,最让影视公司头疼的可能就是成本问题了。
一方面,采用 AI 技术实现换脸会产生一定的制作费用,虽然大部分换脸模型是开源的,但是雇几个会使用、部署这种模型的程序员,价格恐怕也是不低的。更何况,为了适应整部剧的剧情,开发者肯定还有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这种操作必然又要加钱,一部几十集的电视剧全都换下来,成本肯定又要让制作方哭泣了;
另一方面,“脸替演员”的费用恐怕也是个难事儿。就比如文章开篇提到的这个剧组,毕竟被替换的是男主角,如果给“脸替演员”支付男主角一样的费用,那成本必然会提高不少,更何况这位脸替只是出了一张脸,并没有直接参与演出,花同样的价钱买来一张脸的使用权,怎么想怎么亏。
(3)欺骗争议
在技术与成本问题之外,还有一些道德层面的问题也是不得不考虑的。比如,AI 换脸一旦在影视行业大规模运用,演员是否可以不用参与表演,只依靠出售脸模的使用权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对于观众来说,这是否造成欺骗?
综上,想依靠 AI 换脸来拯救一部戏难度着实不小。根据最新消息:上述受劣迹艺人影响的剧组应该也是权衡了各种利害关系,决定不准备采用 AI 换脸来替换男主角,而这部剧的最终归宿,恐怕也不太乐观。
从恶搞到实用,AI 催生影视行业新玩法
想靠 AI 换脸拯救一部戏不太现实,那对于影视行业来说,AI 还能干点儿啥?
2016 年 6 月,导演 Oscar Sharp 与纽约大学 AI 研究员 Ross Goodwin 开发的 AI 编剧“Benjamin”完成了科幻短片剧本《Sunsping》的创作,该剧本由真人演绎完成了一部时长 9 分钟短片的制作。
2017 年,这个 AI“编剧”又编写了短片《It`s no game》的对白。
到了 2018 年,Benjamin 甚至在连任编剧的同时担任导演,使用 AI 换脸、AI 配音等技术制作了 6 分钟短片《Zone Out》。只不过,这部短片还是有一些“意义不明”的元素出现,比如 AI 合成了不少雌雄莫辨的角色:
还有一些角色长着难以闭合的嘴唇:
人物脸上奇怪的光线也是 AI 换脸的时候出现的问题:
虽然短片不算完美,但是这已经达到了导演 Oscar 的目的,他向媒体表示:“我真正想做的是尝试将人类创作过程的每个部分自动化,看看我们是否能了解到作为一个人创作电影的真正含义。”
除了 Oscar 这样的独立导演,一些大型的影视公司也正在尝试用 AI 协助创作,迪士尼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没有让 AI 写剧本,但迪士尼却通过 996 个剧本训练让 AI 将文字内容生成动画,以达到缩短创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回到国内,AI 参与影视创作其实也存在了一段时间,只不过国内影视创作团队在使用 AI 的时候更为谨慎,主要应用的场景也是 AI 技术相对成熟的领域。
国内影视应用 AI 的两大场景是:画面优化与影片修复。
比如,中影基地推出的“中影·神思”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系统,该系统曾经为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处理超过三十万帧的低清图像素材,将画面分辨率提升至 2K 水平:
在影片修复方面,部署了神思系统的中影基地,现在每年可数字化精致修复上百部老电影,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同时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保障了修复影片的质量,达到影院重映级别的最高质量标准。
见识了 AI 在影视行业的多种应用后,想必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能不能把这些 AI 系统商业化?
还真别说,国内确实有一些公司在这一方向进行着探索。
比如一家名叫“海马轻帆”的初创公司,就抓住了网络小说改编影视这一热门市场。根据《2019-2020 年度网络文学 IP 影视剧改编潜力评估报告》,2018 年、2019 年 309 个“热播”影视剧中来自网络文学改编的有 65 个,占比约 21%。特别是在“热度”最高的 100 个影视剧中,网络文学改编的共有 42 个,占比高达 42%。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数据则显示,2020 年中国数字娱乐核心产业规模达 6835.2 亿元,其中网络文学市场规模 288.4 亿元,可见网络小说改编影视这个市场潜力的巨大。
在海马轻帆的官网可以了解到,这家公司“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小说和剧本进行质量评估与预测,能够在网络小说和剧本中筛选出文本质量更高、改变可能性更大的具有爆款属性的 IP 和剧本”。
而这家公司最近推出的一种“小说转剧本”的功能,则能够通过 AI 语义分析,将小说中的描述语言重新理解、拆解、组合,“重组”成包含了重要场景、对白、动作等视听语言的标准化剧本格式文本。
从产品功能上看,海马轻帆的这两款产品都可以极大地简化剧本创作与筛选的流程,但是,由 AI 挑选、创作的剧本或 IP 是否就一定能够大红,还有待市场的验证。
AI 进入了新行当,带来颠覆还是威胁?
文章看到这,恐怕又有一些读者会觉得背后生出一丝凉意:如今的 AI 不仅可以替换演员的脸,还能自己写剧本,甚至可以自己“拍电影”,取代人类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
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到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AI 能否替代人类?
可以肯定的是,至少目前在影视创作行业里,AI 还不太能够取代人类进行有深度、有情感、有灵魂的剧本创作,它能够起到的也仅仅是一些辅助作用。这里可以给各位看一个反面案例:
2019 年,DC 漫画公司的一名粉丝 Keaton Patti 使用 AI 创作了《蝙蝠侠》电影剧本,并将其发表在了推特上,谁承想,剧本一经发布就引来无数围观,因为 AI“创作”的奇葩台词实在是太可笑了。
比如蝙蝠侠竟然会说:“我喝蝙蝠,就像蝙蝠一样!”这种完全不符合原作人物关系设定的台词。
因此,创作者们大可放心,AI 创作的剧本暂时不会对你们造成什么威胁,但是,AI 辅助创作却大有成为流行之趋势。
人类可以凭借情感、灵魂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可 AI 却能在海量数据中分析出伟大的作品如何能让市场及大众接受,或许在不久的将来,AI 也能成为影视创作者们必不可少的附中工具之一。
相关文章:
- 信用卡 PIN 码很容易猜测
- 神经元簇发能模拟 AI 学习策略
- 蜘蛛丝可能根本不具有抗菌性质
- 佳能因禁止无墨水打印机扫描被起诉
- DeepMind盈利后开始「买买买」!收购机器人模拟平台MuJoCo,全面开源
- 分析师:新MacBook Pro搭载自家芯片,苹果利润率更高了
- 格芯提交上市申请IPO,筹资约26亿美元
- 美股周二:中概股普涨 阿里涨超6% 高途涨逾12%
- 搭配自研处理器与安卓12,谷歌新机Pixel 6起价599美元
- 摩根士丹利:马斯克有望凭SpaceX成首位万亿美元富豪
- 《鱿鱼游戏》助奈飞三季度新增用户翻倍,股价近新高
- DOTA 2又上热搜了 为什么这次大家到处刷“猛犸”?
- 多位游戏巨头联合希望美国政府监管盗版和作弊网站
- Google Play Data Safety开始接受开发者申请:2022年将强制执行
- 价格欺诈投诉引发公益诉讼 京东“划线价”格式条款须整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