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手机壁纸

互联网造富神话的终结?

文/王琳来源:Tech星球(ID:tech618)面对连日以来下跌的股价和即将到来的股票解禁期,在公司内部甚少发言的快手创始人宿华和程一笑第一次回应,他们明确地表示:不卖。这让员工们感受到来自管理层的坚定决心,但这并不能稳定员工的心情。8月5日,快手员工持有的期权迎来解禁。这是大部分

NetSmell 出品

  文/王琳

  来源:Tech 星球(ID:tech618)

  面对连日以来下跌的股价和即将到来的股票解禁期,在公司内部甚少发言的快手创始人宿华和程一笑第一次回应,他们明确地表示:不卖。

  这让员工们感受到来自管理层的坚定决心,但这并不能稳定员工的心情。

  8 月 5 日,快手员工持有的期权迎来解禁。这是大部分员工心向往之的时刻,他们可以把手里的期权换成“真金白银”的现金。

  但是,快手股价从上市后不久冲上 417 港元的最高点,半年多来,一路下跌至 8 月 20 日的 68 港元,相当于打了 1.6 折。当万亿市值如自由落体般滑落,员工的心情也跌到了谷底。

  过去 10 年,一批年轻的公司赶上了时代浪潮,成长为了超级独角兽。从 2018 年 7 月开始,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敲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一波接一波的上市热潮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的造富故事。小米上市当初,5500 名员工人均收益近千万。

  不过,如今,令人兴奋的造福故事,已经变得极为稀少。

  今年港股最受欢迎的独角兽快手科技的许多员工,在股价跌到 67 元时纷纷感叹,自己手里的期权价值近乎为0。而美股最受欢迎的独角兽滴滴,则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互联网超级巨头只剩下字节跳动没有上市。

  若干年后,我们再回首,2021 年将成为互联网公司的转折点——监管越发严格,增长列车突然减速,造富神话即将结束,互联网不再是年轻人向往的“奶与蜜的应许之地”。

  “未落袋为安的纸面富贵”

  几乎是创造了奇迹,仅仅用了 11 天,快手的股价就从发行价 115 港元飙升到 417 港元。一位快手员工看到这样的情况连连感叹,怎么看都不像是真的。

  港股已经好久没有遇到这么大体量的 IPO 公司了,2020 年在港股上市的 154 家公司中,仅有 8 家募资过百亿港元。但即便是募资最高的京东集团也比不上快手的规模。市场就好像憋了好大一口气,聪明的钱呼啸而来,涌向这只独角兽。

  但是,盛况仅仅维持了十余天。“你要知道我们开盘价才 115,400 多肯定是有些虚高,现在 200 多也不少,投资总得理性些”,今年 6 月左右,面对跌跌不休的股价,快手员工胡爽非常理性。

  让胡爽依然保持理性的原因很简单:股价持续下跌,但她依然有收益。互联网公司的薪资大多是按照总包来计算,由现金和期权构成,期权按照当时公司的估值折算成股份。依据比例不同,HR 会给出两种选择方案,一种是现金多,一种是期权多,在发放的那一刻,两种方案,总包薪资相同。

  这种薪资结构为让不少互联网公司的基层员工,可以享受到公司上市的红利,但这种红利是不确定的,通常被称为“未落袋为安的纸面富贵”。

  等到股价跌破发行价,胡爽明显不淡定了,她几乎每天都要看一下股票交易软件,在不计入税收的情况下,当快手的股价低于 67 港元时,她就已经陷入了亏损状态。

  很快,股价让她抓狂。8 月 19 日,快手的股价再次探底,直接跌穿了 67 港元。胡爽亏了。当天,脉脉上的快手同事圈有员工表示:这股价 2018 年以后来的,都开始亏本了吧?现在一条回复显示:9.3 美元的基本都亏钱了。

  悲观的情绪在公司内部蔓延。一位快手中高层此前手里的期权,在股价高峰时价值 4000 万,他本来计划用这笔钱在北京买一个 200 多平的大平层,但如今价值只剩 650 万,大平层变成了两居室。

  本着“人最终只能赚自己认知内的钱”这一原则,一位快手的前员工购买了快手的股票。“现在跌得我心里发虚,虽然我 130 买的。”

  相比之下,胡爽还算幸运。她告诉 Tech 星球,她当初选择了现金多期权少的方案。而选择现金少期权多的一位快手员工直言,股价跌得自己总包直接缩水 40 万。这是很多在北京的打工人一年都赚不到的收入。

  这种不确定性加速了人员的流动。一位服务快手的猎头向 Tech 星球表示,最近很多人从快手离开,刚刚上市的时候,手里期权比较多,就是为了钱一般也不会走。但现在股价跌跌不休,期权也不值钱,很多人就会另谋差事。

  抱怨归抱怨,当你问更多的快手员工是否打算抛售股票时,他们的回答高度一致:不卖!太低了。不少员工相信,眼下的市值绝非快手价值的真实水平。

  比快手更惨的,或许是滴滴员工。

  根据滴滴招股书显示,滴滴从 2017 年推出激励计划,与员工签署的合同时间为 7 年,也就是锁定员工的期权是 7 年时间。这也就是说,一位普通员工在 2017 年获得期权后,需要经过七年才能行权,也就是到 2025 年才能行使公司授予他的 100% 期权。

  但滴滴的员工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海外集体诉讼,甚至可能使公司面临着退市的风险。虽然滴滴否认了退市传言,但从理论上讲,这一风险依然存在。这意味着,员工手里的期权有可能变成一张废纸。

  “造富运动”20 年

  过去 20 年,互联网是缔造富翁的热土。

  2005 年,百度上市的当天造就了 8 位亿万富翁,50 位千万富翁以及 250 位百万富翁。从此,中国互联网从全球的互联网泡沫阴霾中走出来,再度成为了投资热点。

  9 年后,阿里巴巴的上市则诞生了一万多名千万富翁。这让阿里巴巴的 P9 们可以用买白菜的口气排队去买房子。

  这些隐藏在互联网大厂的富翁极其低调。他们可能并没有很高的职级,但却因为加入公司的时间较早,拥有了不不菲的财富。比如,一位骑着电动自行车上班的老阿里人 P7 可能身价过亿。

  移动互联网的狂飙突进,更是托起了字节跳动、滴滴、美团、快手这样的独角兽。从 2018 年 7 月开始,小米、拼多多、美团、快手、滴滴先后登陆资本市场。

  小米上市,一共有超过 7000 名员工持有股票或期权,按照千亿美元市值计算,7000 人中将会诞生 9 个亿万富翁,5500 个千万富翁。

  美团上市之时,共有 4614 位除去高管之外的员工,以最高不超过 3.86 美元的行使价行权 8655 万股。如今,美团的股价已经达到了 24 美元 。

  上市潮的另一面是,互联网狂奔的列车本来在 2019 年就开始急剧减速。新冠疫情的到来却改变了这个现状。疫情“黑天鹅”困住了人们的脚步,也让互联网在 2020 年展现出了最后的繁荣——2020 年底,中国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 20 家互联网公司中,有 16 家股价均上涨,股价平均涨幅高达 185.9%。

  美团的涨幅最为抢眼。今年 2 月,它的股价到达历史最高点:460 港元,相较于 2020 年初的 110 港元,可谓是火箭式上升。

  美团的股价也曾触底 40 港元,市值 2170 亿港元,不到 300 亿美元。这明显被低估了了。但金融市场一旦出现乐观情绪,往往容易过分乐观,一旦出现悲观,就容易过分悲观。即便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也可能会动摇。

  一位互联网大厂的员工告诉 Tech 星球,据他所知自己的大领导手里有几百万股票,直接身价过亿。公司上市带来的杠杆效应令人惊愕,但也足够考验人性。

  上述大厂员工表示,一位手里持有公司十万多股的大佬,在股价不到 50 港元的时候全部清仓了。一前一后,手里的财富相差 8 倍还多。

  躁动的股市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不少年轻人在去年通过基金的方式涌入股市。他们期待自己也可以获得互联网热潮的红利,但在 2021 年这种希望彻底破灭。

  互联网热浪过后,加码科技

  互联网不再是香饽饽了。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 8 月 19 日,腾讯、阿里、美团、快手蒸发了 8 万亿人民币市值。而整个 2020 年,北京 GDP 36102.6 亿元,这相当于北京两年多的 GDP。

  一位互联网大厂的中层员工向 Tech 星球表示,国内互联网市值水分太大,高科技导向不明显,里面的水分可能需要挤一挤。

  互联网曾经是效率机器。2005 年百度上市时,600 人创造了 40 亿美元的市值,相当于一个人创造了 667 万美元的价值。最典型的是拼多多,上市时不到 7000 人的公司市值达 240 亿美元,如今,员工数量并没有大幅度扩张,但其市值却已经是当初的 4 倍。

  过去互联网依靠算法创造出了“极致效率”,困在算法系统里的外卖小哥、推荐算法创造的“信息茧房”,都是如此。

  但如今这样的算法开始受到了日益严格的监管,互联网也不再是效率机器,它正逐渐变成劳动密集型行业。京东集团已经有 37 万员工,阿里巴巴有 25 万员工,字节跳动已经突破了 10 万人。

  过去,许多年轻人希望加入互联网公司,接受“大小周”、996 这样的工作制度,是为了可以分享到上市的红利。如今,盛宴基本结束,未上市的超级独角兽只剩下字节跳动和蚂蚁集团。

  当普通人越来越难分享到互联网扩张的红利时,互联网的吸引力也在减弱。脉脉发布的《人才迁徙与流动趋势报告 2020》指出 ,2019 年,互联网行业里出现了可见的人才流出。

  今年信号变得更加明显。一级市场的投资人似乎只钟爱两类项目:新消费和硬科技。投资人们希望寻找到下一个百亿独角兽,因此,出现了某创业公司平均每家咖啡厅估值过亿的奇观。

  8 月 18 日上午,台积电市值超过 5380 亿美元,超过腾讯、阿里,首次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企业。这被行业人士认为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科技公司的市值第一次超越互联网公司。

  在人口红利消耗殆尽后,互联网公司们也加大了往科技方面发力的力度——在上市失败后,京东数科改名为京东科技,云计算业务,成为他们今年宣传的重点。而美团以增发股票和出售可转债的方式融了 100 亿美元,将用于无人车、无人机配送等技术投入。

  科技永远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但是技术的变现之路太过漫长。百度投入自动驾驶 7 年多,至今还未给公司创造可观的收入。

  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是,短期内很难有指数级爆发式增长的公司了。互联网的故事,也要换一种新的讲法了。

显示余下内容
相关文章:
  1. 信用卡 PIN 码很容易猜测
  2. 神经元簇发能模拟 AI 学习策略
  3. 蜘蛛丝可能根本不具有抗菌性质
  4. 佳能因禁止无墨水打印机扫描被起诉
  5. DeepMind盈利后开始「买买买」!收购机器人模拟平台MuJoCo,全面开源
  6. 分析师:新MacBook Pro搭载自家芯片,苹果利润率更高了
  7. 格芯提交上市申请IPO,筹资约26亿美元
  8. 美股周二:中概股普涨 阿里涨超6% 高途涨逾12%
  9. 搭配自研处理器与安卓12,谷歌新机Pixel 6起价599美元
  10. 摩根士丹利:马斯克有望凭SpaceX成首位万亿美元富豪
  11. 《鱿鱼游戏》助奈飞三季度新增用户翻倍,股价近新高
  12. DOTA 2又上热搜了 为什么这次大家到处刷“猛犸”?
  13. 多位游戏巨头联合希望美国政府监管盗版和作弊网站
  14. Google Play Data Safety开始接受开发者申请:2022年将强制执行
  15. 价格欺诈投诉引发公益诉讼 京东“划线价”格式条款须整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