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手机壁纸

欧盟新规会让 iPhone 用上 USB-C 口吗?

在最近的一次出行EDC分享中,我一位朋友就如同哆啦A梦一样,从他那硕大的包中取出一样又一样好用有趣的物件。其中有一个有趣的环节,这位朋友从不同大小的收纳包中取出了各式各样的充电器和充电线:这个是iPhone的快充线、这个充电头支持100WPD、这个是AppleWatch的充

NetSmell 出品

  在最近的一次出行 EDC 分享中,我一位朋友就如同哆啦 A 梦一样,从他那硕大的包中取出一样又一样好用有趣的物件。

  其中有一个有趣的环节,这位朋友从不同大小的收纳包中取出了各式各样的充电器和充电线:

这个是 iPhone 的快充线、这个充电头支持 100W PD、这个是 Apple Watch 的充电器,最后这个绝了,不仅支持市面上大部分快充协议,还能多口输出…..

  不知为何,在朋友颇为兴奋的介绍与安利当中,我读出一丝「无奈」的情绪——为什么出个门要带这么多充电器和充电线啊。

  可能不少人都有和我这位朋友相似的遭遇,尤其是苹果设备全家桶用户,iPhone 、Apple Watch、iPad,不统一的充电器大大增加了出行的负重量。

  ▲ 不少人为 AirPower 取消遗憾,正是因为它能同时为多个苹果设备充电

  这也让最近欧盟的新规颇受关注,根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预计在下个月提交法案,试图在成员国内推行统一充电器,全部采用 USB-C 接口。

  欧盟新规会促使苹果为 iPhone 换上 USB-C 接口吗?

  iPhone 用上 USB-C?这事有点悬

  在推动 USB-C 作为通用充电接口这件事上,欧盟一直很努力,早在 2018 年就开始筹备了,理由是不同的充电接口会催生出各种各样的充电器,对环境不友好。

  而且现在市面上的 Android 设备也大多采用 USB-C 充电接口,用户不认识 USB-C 接口的情况比较少见,可以说条件比较充分。

  遗憾的是,即便是欧盟推出新法规,苹果也不一定会为 iPhone 换上 USB-C 充电口。

  首先即便是今年欧盟通过该项法律规定,要求成员国内销售的手机必须使用 USB-C 接口,对于手机厂商乃至更多硬件制造商而言,都会有一定的缓冲期。

  缓冲期一般会在 12 -24 个月左右,一般是给厂商留出时间调整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等,同时也给消费者以时间了解新的技术标准。

  这 24 个月可不短,整整两年,期间能发生的变化多了去了。

  尤其是苹果正在力推的 MagSafe 充电生态,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提到了 MagSafe 磁吸设计盲操作更方便,而且功率也提升到了 15W。

  如今除了苹果官方推出的 MagSafe 充电器、外接电池、皮革卡包等,第三方厂商也推出了不少配件,如贝尔金推出的车载充电器、多功能充电支架等等。

  随着时间的流动,MagSafe 配件生态只会越来越成熟,充电需求解决后,数据传输则通过网络解决,毕竟现在 Lightning 接口也仅支持 USB 2.0 速度,比 WiFi 或是 5G 快不了多少。

  这也符合一直以来苹果在产品设计方面所追求的无线化。

  ▲ 3.5mm 耳机口之后,苹果可能会去掉充电口

  再加上 Lightning 接口对于苹果而言仍然一笔不小的商业收益,充电线等配件生产商要通过苹果官方的 MFI 配件认证,就必须向苹果采购相应的 MFI 芯片。

  ▲ MFI 认证往往意味着正品配件

  退一步说,即便是苹果 2 年后没有完成 iPhone 无孔化改造,仍然有回转的余地,这样的故事之前就有。

  2009 年欧盟和全球移动通信联盟协会(GSM)牵头,与诺基亚、LG、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等 14 家手机厂商达成协议,在 2012 年统一将 Micro USB 接口作为标准充电接口规格。

  结果我们现在都知道了,iPhone 用的仍然是 Lightning 接口,只不过为了在欧盟成员国销售,苹果会在 iPhone 包装盒内准备一个 Micro USB 转 Lightning 的转接头。

  商业、产品设计、乃至配件生态上的考量,iPhone 用上 USB-C 接口仍然希望渺茫。

  说到这你可能会有些失望,但其实大可不必,东边不亮西边亮嘛。

  欧盟新规更重要的意义可能是统一快充协议

  之前讨论智能手机充电情况时,我们就有提到能终结公有、私有充电协议混乱情况的,可能就是欧盟这样的超大型机构,依靠立法推动厂商们改变。

  如今欧盟真的要这样干了。

  现阶段手机快充协议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由 USB-IF 这种协会推出的公有充电协议,如 PD 快充;二是由手机厂商推出的私有充电协议,例如 OPPO 的 VOOC 闪充、华为的 Fast Charge 技术等。

  各家协议并不兼容,这就增加了普通人的选购难度,尤其是在手机不配送充电器的潮流下,很可能出现买回来充电器,根本达不到手机厂商所宣传的 60W 或是 120W 快充功率的情况。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手机厂商,可以说私有协议是各家灵活调整下的产物,USB-IF 对于充电电流有严格的规定,要在 5A 以内,而像 OPPO 的 SuperVOOC 快充电流就超过了 5A,达 6.25A。

  为了实现更高的充电功率,不少手机厂商并没有按照 USB-IF 协会所制定的规则,低电压大电流也是实现快充的技术方向之一。

  从市场角度上看,更高的充电功率也能为手机加分,吸引人们购买。

  为了解决充电协议混乱的情况,USB-IF 协会基于 PD 3.0 推出了 PPS 协议,作为可编程协议,它能适应高电压低电流和低电流高电压两种快充模式,也就是说它能兼容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私有快充协议。

  同时 PPS 支持更精细的电压调整,最高可以达到 0.02V 的精度调整,更好电压调整精度有利于后续调整输入电流,也能将充电产生的部分热量从手机转移到充电器,兼顾效率和体验。

  OPPO 去年展示的 125W 有线快充,其实就是采用 PPS 协议的产品,不过一项新技术从发布到普及需要一定时间,而手机厂商们基于市场、成本等考量,对于公有协议的跟进也可能会慢一些。

  欧盟新规是有机会改变这一情况的,一旦立法规定以 USB-C 作为标准充电器接口,很有可能会选定 1-2 项协议作为通用充电协议,目前 PD 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被选中的协议之一。

  这样一来,手机厂商也会加速对高功率 PD 协议的兼容。

  同时通用充电器还能减少我们购买充电线的种类,要知道目前小米、realme 等厂商的原装充电器仍然在使用 A 口,为了匹配高功率的私有协议,就不得不去买一根 USB A to C 的充电线。

  但实际上这种 USB A to C 的充电线是「魔改」的 C 口线,其实完全可以使用 C to C 的充电线代替。

  手机和充电器都固定使用 USB-C 口,充电线类型也就固定了,购买时也就不用纠结线缆类型了。

  最终形成较为统一的体验,原装充电器也能支持手机、电脑等多种设备快速充电,即便丢失了,购买第三方充电产品时也能更从容一些。

  统一接口之后,USB-C 也需要更「亮眼」的标识

  经过数年的发展,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商对于 USB-C 接受程度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程度,欧盟使用 USB-C 接口构建标准充电器其实也是顺水推舟的选择。

  但统一接口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作为一项发展中的技术,USB-C 虽然在通用性、传输效率方面颇有优势,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目前市面上的 USB-C 线缆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标识系统。

  举个例子,USB-C 支持 5GB/S、10GB/s、20GB/s 等不同规格的传输速率,同时也对应着不同的传输协议乃至线缆价格,但你在购买时并不能很好的辨别两者,部分线缆会加上 10 的数字标识,但不加的也不少。

  ▲ 10 的标识一般指 10GB/s 的传输速度

  今年 6 月 USB-IF 协会还推出了 240W(48V5A)的新标准,说起来是可以为更多类型的设备充电,要知道现在不少游戏本的功率已经超过了常见的 100W。

  这同样需要相应的线缆支持,USB-IF 协会虽然表示会做专门的标识,但普及到大众仍然需要一段时间。

  USB-C 实现了结构上的统一,只不过繁多的传输协议和充电协议,对于消费者而言并不好辨别,颜色标注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式,此前小米就曾对自家的充电器和充电线做颜色标注。

  ▲ 小米在支持 6A 电流的充电线上做了橙色标识.

  在统一充电接口之后,我仍然期待像欧盟、USB-IF 协会这样的组织,能建立相应的标识体系,并推动厂商们按照功能和协议,在 USB-C 接口、线缆上乃至相应的硬件产品上绘制标识,让人们更方便地购买产品。

显示余下内容
相关文章:
  1. 信用卡 PIN 码很容易猜测
  2. 神经元簇发能模拟 AI 学习策略
  3. 蜘蛛丝可能根本不具有抗菌性质
  4. 佳能因禁止无墨水打印机扫描被起诉
  5. DeepMind盈利后开始「买买买」!收购机器人模拟平台MuJoCo,全面开源
  6. 分析师:新MacBook Pro搭载自家芯片,苹果利润率更高了
  7. 格芯提交上市申请IPO,筹资约26亿美元
  8. 美股周二:中概股普涨 阿里涨超6% 高途涨逾12%
  9. 搭配自研处理器与安卓12,谷歌新机Pixel 6起价599美元
  10. 摩根士丹利:马斯克有望凭SpaceX成首位万亿美元富豪
  11. 《鱿鱼游戏》助奈飞三季度新增用户翻倍,股价近新高
  12. DOTA 2又上热搜了 为什么这次大家到处刷“猛犸”?
  13. 多位游戏巨头联合希望美国政府监管盗版和作弊网站
  14. Google Play Data Safety开始接受开发者申请:2022年将强制执行
  15. 价格欺诈投诉引发公益诉讼 京东“划线价”格式条款须整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